廖思湄

作品数:20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译介文化人本翻译诗学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界(理论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学术评论》《卷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成都市科技型企业文化创新准则和模式构建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2021年第2期428-429,共2页廖思湄 
成都市科技型企业文化创新的准则和模式,需要考虑一种符合人与人组合的、以科技经营为活动主体,实现企业与人格化的充分合作机制。科技型企业的文化创新活动,可以通过参与者带动企业的制度创新、利润创新、经营战略创新,但是必须体现在...
关键词:成都市科技型企业 文化创新 准则和模式体系 
巴蜀文学海外译介的文化推广策略性研究
《读书文摘(中)》2020年第12期0283-0284,共2页廖思湄 
当前巴蜀文学海外译介研究应从多个方面利用网络新媒体手段着手:一是网络“推广”“推销”和“扩散接受”并举;二是设立专门的新媒体网络机构机制,统筹各个层面的未来规划实施;三是利用网络视域手段创建品牌产品,以品牌彰显巴蜀文学的...
关键词:巴蜀文学 海外译介 文化推广策略 
新时期社区公共文化创新机制构建研究
《休闲》2020年第20期0264-0265,共2页廖思湄 
新时期社区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建设,要克服传统的社会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因为其缺乏各地政府自主 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环节,也缺乏社区居民文化互动公共自治的良性互动性体现。新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注重社区成员共同创造、 ...
关键词:新时期社区 公共文化创新 机制构建研究 
《裸者与死者》中对美国极权主义的批判分析
《黑河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180-181,共2页廖思湄 
《裸者与死者》是作者以战争为题材进行的创作,在小说中作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并描绘了美国军队通过战争进行的扩张行为,战争让胜利者有了更大的权力欲望,美国就是最大的战争胜利者,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并没有停息战争的烟...
关键词:极权主义 美国 《裸者与死者》 
“异化”与“归化”译介接受美学策略被引量:1
《芒种(下半月)》2015年第11期59-60,共2页廖思湄 
"异化"与"归化"的译介接受美学的界定,是让读者进入一种意境解读的审美思绪状态,让文学文本的译介更加富有神秘和传奇色彩。译介中的"归化"与"异化"可使得其美学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精神感悟等方面,这实际上符合美学原则的对立统一规...
关键词:异化 归化 译介 美学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学文化植入——哈代意识的“生态情结”
《卷宗》2014年第12期575-576,共2页廖思湄 
哈代意识的“生态情结”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西方人的精神文化情感世界,人生生存目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树立他国文学文化的交际意识,以实现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完满发展。“生态女性情结”、“自然女性情结”可以疏通...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学文化 哈代意识 “生态情结” 
四川川剧与日本歌舞伎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10期288-289,291,共3页廖思湄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四川川剧与日本歌舞伎的对比,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把川剧与其生存文化环境中的诸因素相结合,并着眼于川剧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以展示中日不同的"孝"与"忠义"道德价值观、"爱恨情仇"与"来世转生"生死观和"双主人公"与"单主人公...
关键词:四川川剧 日本歌舞伎 比较研究 
中国“家国”与西方“城邦”文化建构成因比较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231-232,共2页廖思湄 郝帅 雷畅 
中国的"家国"与西方"城邦"(尤以希腊为例)是两种不同文明滋生下的社会体制,同时也反映出中西方文明文化的差异性。通过中国"家国"文化和西方"城邦"文明差异展开剖析,分析"家国"与"城邦"两种不同文化的构建成因,力图挖掘出文化的背景的...
关键词:中国家国 西方城邦 文化构建 成因比较 
全球化语境下的郭沫若“翻译诗学”价值体现
《电影评介》2009年第20期104-106,共3页廖思湄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资助课题
郭沫若通过翻译实践,挖掘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文学翻译"创作论"翻译诗学思想,影响了后来众多著名的翻译思想家。他的"翻译诗学"指出,如果从创作的角度去理解文学翻译这一实质性问题,这里所指的作者就不仅仅是原作者,他也指另一个"作者",即...
关键词:全球化 语境 郭沫若 翻译诗学 价值体现 
郭沫若戏剧译介与“翻译诗学”价值体现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6期47-48,共2页廖思湄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郭沫若西方戏剧译介中"翻译诗学"的价值,是通过借鉴异民族的优秀文学文化,或通过舞台特定的语言化手段,传送拯救人性心灵上的方法信息,使得作者与观众的心灵相通与共鸣,让作者的良好愿望渗透到观众的心灵世界加以教化和感知。这抓住了...
关键词:郭沫若戏剧 译介 翻译诗学 价值体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