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

作品数:40被引量:13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节奏节奏结构节拍音乐重音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音乐探索》《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文教资料》《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音乐表演与曲式的关系
《音乐研究》2024年第6期119-129,共11页张巍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音乐创作‘中国性’研究”(项目编号:22&ZD037)的阶段性成果。
音乐表演对于音乐文本趋向理想化的阐释,一个重要的途径在于阐释者在表演过程中如何表达音乐作品的曲式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对曲式概念的重新认识,也涉及曲式与音乐其他要素一一尤其是时间(节奏)要素以及风格阐释之间的关系问题,同...
关键词:爱德华·科恩 音乐表演 曲式 节奏 音乐阐释 
音乐教育艺术硕士核心课程“专业主课”要旨诠释被引量:4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张巍 丁凡 
教育部人文社科2022年度规划基金项目“音乐教育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YJA7660014。
在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中,专业主课与协作课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了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最重要且最具特征的核心课程形态。其中,专业主课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等方面与传统音乐学科...
关键词:音乐教育 核心课程 专业主课 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 
论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协作类课程——对艺术硕士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被引量: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78-86,共9页张巍 丁凡 
艺术硕士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结构中的协作类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类课程设置背后的理念、概念并在实施过程中把握课程的内涵与结构,不仅关系到其课程建设的创造性价值的达成,也关系到...
关键词:艺术硕士 音乐教育 核心课程 协作课程 
丁善德音乐创作民族化核心理念透视被引量:2
《音乐研究》2021年第6期124-135,共12页陈林 张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重大自主课题“中国音乐创作中的结构逻辑研究”(项目编号:JD21ZZKT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在梳理丁善德专业学习经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作品的创作技法,并结合当时我国音乐民族化的历史背景,阐述丁德善音乐创作民族化核心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探讨这一理念对中国风格塑造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丁善德 音乐创作 民族化核心理念 中国风格 
民族化和声的发轫与探索——论赵元任《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的启示被引量:1
《人民音乐》2021年第11期36-40,共5页霍凡超 张巍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18ZD15)。
早在20世纪初,我国的音乐理论研究便已发轫,而和声理论研究"气候"的逐步形成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在建国前,我国的和声理论研究多聚焦于三个方面:西方传统和声理论的译介、西方近代和弦材料的研究以及对于无调性的介绍,其中尤以前者...
关键词:和声理论 传统和声 无调性 赵元任 五声性和声 民族化和声 和弦材料 音乐理论研究 
中国民族和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1949年前发展状态的探索被引量:3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6-19,共14页张巍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15
中国民族和声实践与理论思考始于20世纪初。赵元任的早期和声实践及其理论便是证明。接着,萧友梅、贺绿汀、王震亚等人分别在涉及和声理论的音阶/音列、和弦的结构及五声调式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对民族和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和声 民族和声 五声调式 音列 
管弦乐Qing-Diao(《清调》)研究——贾国平音乐创作的观念、技术与文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3-25,165,共14页张巍 霍凡超 
上海市作曲理论研究重点创新团队研究成果;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重大开放项目《当代音乐分析理论与节奏理论研究》(编号:JD18ZDKF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十二音创作技术与序列思维依然对中国作曲家的创作产生着影响。他们在借用这种思维与技巧进行创作的同时,亦采用了各种方式来阐释民族文化。贾国平的管弦乐Qing-Diao(《清调》)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其中,无论是从作品“标签...
关键词:Qing-Diao(《清调》) 十二音技术 数列 文人文化 民族化 
序列音乐技术的中国化研究(二)——十二音创作技术与理论的发展(1990—2000)被引量:5
《音乐研究》2020年第6期97-112,127,共17页张巍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序列音乐技术的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16BD055);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1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十二音技术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及其理论研究为基础,来观察90年代作曲技术和研究发展概况。通过相关作品的分析以及理论的总结、归纳,力求厘清其发展脉络,进而揭示这一作曲技术理论,是如何在中国现代音乐的创...
关键词:序列音乐 中国化 民族风格 五声性集合 作曲技术理论 
数列化的节奏结构研究——《中断的歌》中时值序列的生成方式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61-74,共14页张巍 石磊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重大开放项目“当代音乐分析理论与节奏理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D18ZDKF002;上海市作曲理论研究重点创新团队项目成果。
《中断的歌》是第一部为诺诺带来国际声誉的作品,也是20世纪中期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之一。作为一部整体序列主义风格的作品,诺诺虽在诸多音乐要素方面均作了精心设计,但借助各种数列生成与控制节奏(如将某些数列预构为特定结构的时值序列...
关键词:节奏结构 回文 斐波那契数列 等差数列 做差数列 节奏卡农 轮转 
理解《音乐的节奏结构》——一些核心概念与问题的讨论与评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张巍 
“2018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8ZD15);“当代音乐分析理论与节奏理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D18ZDKF002);“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理论研究重点创新团队”项目成果。
文章是对库珀和迈耶的《音乐的节奏结构》一书中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和问题的评价与再讨论。其中不仅涉及到节奏的基本概念,也涉及到了节奏的分组与分层以及与音乐其他要素(诸如曲式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节奏结构 节拍结构 重音 分层 曲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