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作品数:17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短篇小说高校同光体爱情人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阴山学刊》《安康学院学报》《凯里学院学报》《中国成人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熹家教家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福建史志》2023年第6期54-60,76,共8页朱丹 张莉 
福建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课题一般项目(编号:VY-2217)。
朱熹家教家风思想彰显个人立身之本,蕴含家庭伦理和国家治理之道,倡导通过道德教化的方式重建社会秩序,是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典型。新时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为理论遵循,推进朱熹家教家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朱熹家教家风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四维建构与促进路径被引量:15
《社会科学家》2022年第8期141-147,共7页朱丹 
2021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新时代党领导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FJ2021C006);2020年度福建省终身教育科研项目“文化引领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融入社区治理研究”(课题编号:ZS20130)阶段性成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承担着引领整个...
关键词:文化认同 认知 情感 理念 行为 
福建传统家训文化的治理智慧暨融入社区治理路径研究被引量:1
《福建史志》2022年第2期41-45,72,共6页朱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中国图景研究”(项目编号:20YJC710071);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党领导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FJ2021C006);福建省终身教育研究课题“文化引领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融入社区治理研究”(项目编号:ZS20130)成果
福建传统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治理中厚植福建传统家训文化,有利于社区丰富教育内容、满足文化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启发治理思考,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打造社区良好风气。可通过以家训文化涵养社区风貌、融入社区...
关键词:福建家训 社区治理 路径 
高校“双师型”教师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被引量:8
《中国成人教育》2020年第13期93-96,共4页朱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推动“双师型”教师助力乡村振兴,是高校瞄准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区域发展...
关键词:高校 “双师型”教师 乡村振兴 
地方高校服务社区教育的优势分析与实施路径——基于城市治理现代化视域被引量:2
《中国成人教育》2020年第10期67-70,共4页朱丹 许晶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重返公共性: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更新与营造”(FJ2017C021)。
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能够为社区治理乃至城市治理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撑。新形势下,社区教育尚面临着制度不健全、政策无法落实、居民支持配合程度低等困境,面对当前突发性的疫情大考,社区居民的素质乃至社区教育发展的质量更是...
关键词:高校 社区教育 治理现代化 城市治理 
论同光体闽派诗人的闽地风物书写——以陈衍《石遗室诗话》所论为中心
《教育评论》2015年第6期150-152,共3页朱丹 
清末同光体闽派领袖陈衍的代表作《石遗室诗话》,收录了大量闽派诗人诗作,其中以咏闽风物诗为胜,不仅展现了闽派诗人的诗学特点及诗歌风貌,也为进一步了解闽派群体性特征做出了独特贡献。
关键词:同光体闽派 《石遗室诗话》 闽地风物书写 唱酬 
高校口才学课程建设探究被引量:2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6-78,共3页朱丹 
高校口才学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一是要选好、选对教材,真正选取适合当代大学生实际的实用性教材,以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要明确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构建一个系统的学习理论体系,启发式教学与技能性训练并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口才学 实用性教材 启发式教学 技能性训练 考核标准 
试析十七年文学中农村现实题材短篇小说的人性书写——以赵树理、李准、周立波等人的短篇作品为例
《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108-110,共3页朱丹 
十七年农村现实题材短篇小说有效地弥补了长篇小说无法以农村人物为第一主角写入文本的缺憾。赵树理、李准、周立波等作家们不约而同地开始利用有限的篇幅、精悍的语言与细致的描写,力求在所谓"政治运动"的背景中,找到容许自我稍作喘息...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 农村 短篇小说 人性 
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与同光体闽派之渊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241-243,共3页朱丹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类B类项目(JB11393S)
三坊七巷历来就是众多鸿学硕儒的聚居之地,更是福州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其中同光体闽派陈衍、郑孝胥、何振岱等代表人物或出生居住于此,或慕名搬迁至此,或讲学、交游于此,均受其文化氛围影响乃至相互浸染,进而化作共同推动福建发展的文化...
关键词:福州 三坊七巷 同光体闽派 鸿学硕儒 陈衍 郑孝胥 何振岱 
试论同光体闽派诗人在闽诗学交游活动被引量:2
《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53-55,71,共4页朱丹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类B类项目"同光体闽派诗人在闽活动考证"(JB11393S)
同光体闽派作为同光体诗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诗人多、诗作丰富、诗论颇有建树的特点,其中以亲缘关系和聚会结社为特点的诗学交游活动是同光体闽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对同光体闽派诗人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同光体闽派 诗学交游活动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