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秀芳

作品数:25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媒介新媒体电视AT&TWEBTV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今传媒》《小康生活》《东南传播》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间性生成、秩序齐通与名相权力:齐物论视域下的媒介存在论思考
《天府新论》2025年第2期80-93,158,共15页胡建强 束秀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情感转向研究”(编号:21BXW016)。
数字媒介带来一个普遍连接、充满间性的世界,显现出从“间性”视角理解媒介的现实意义,庄子的“齐物论”则为此提供了一种中国哲学的视野启迪。齐物论的核心旨归是以“物化”为中介而令此在领会世界诸异己事物的共同存在之“道”,由此...
关键词:齐物论 媒介存在论 间性 秩序 数字天下 
“去远”与“心传”:新闻情感性的媒介现象学阐释
《传媒观察》2024年第12期43-52,共10页束秀芳 胡建强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情感转向研究”(21BXW016)的研究成果之一
媒介现象学为重新理解新闻的情感属性及情感生产提供了新的视野,新闻的情感生产不仅是创造出饱含情感要素的新闻文本与产品,更是通过媒介进行的集体精神生产。在新闻中,“他者”之在世情感被新闻报道揭示,并向读者“自我”显现,从而形...
关键词:新闻生产 情感性 媒介现象学 共同情感 还原与给予 
操作界面与内容界面的合一:数字屏幕的文化技艺和精神生态
《东南传播》2024年第10期8-14,共7页胡建强 束秀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情感转向研究”(21BXW016)成果。
数字屏幕是一种深度媒介化时代的文化技艺,在今日已然成为数字化生存的基础性操作系统,并以自身独特的媒介界面开启着一个象征性世界。数字屏幕是由内容界面与操作界面融合的混合界面。内容界面呈现的是一个意义性象征世界,并不断地邀...
关键词:数字屏幕 文化技艺 媒介界面 精神生态 自我意识 
“暖”新闻:基于情感转向的建设性新闻观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23年第8期1-4,共4页束秀芳 王桂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情感转向研究”(项目编号:21BXW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 情感转向 暖新闻 马新观 
“青天”“恶土”:民国平津胡同的媒介“神话”——基于《益世报(天津版)》的胡同报道分析被引量:1
《新闻知识》2023年第5期59-66,95,共9页束秀芳 郑荧荧 
胡同作为中国北方代表性建筑,是一个具有丰富地域特色和历史内涵的文化符号。在不同时期,各大报纸上都有针对胡同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不同时期胡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本文将1916年至1937年,1946年至1948年《益世报(天津版)》对胡同的...
关键词:《益世报》 胡同 神话 符号分析 
短视频:把沉默的本质引向表达——价值观念传播的身体现象学考察被引量:5
《青年记者》2023年第7期60-63,共4页束秀芳 王桂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情感转向研究”(批准编号:21BXW016)阶段性成果。
在传统效果研究视域下,作为“不可见物”的价值观念在传播内部的流转与感知得不到合理解释,原因就在于基于机械身体论调的传统传播学理论中,“活的身体”在传播中是缺席的。而依据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路径,这一困境被打破,“活的身体...
关键词:价值观念传播 短视频 身体现象学 视觉场 
消陨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与价值传承研究——以“芜湖铁画”为例被引量:4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54-57,共4页束秀芳 梁梦琴 
安徽大学横向科研项目(K260844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集体记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新媒体野蛮生长的态势下,以芜湖铁画为代表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被时代遗忘,被...
关键词:集体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被引量:3
《新闻世界》2021年第12期69-72,共4页束秀芳 梁梦琴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传播学(本科)课程体系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7jyxm1155)课题成果。
社会快速发展促使教育理念更新迭代,“新文科”概念顺时而出。“新文科”建设以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交叉、交流、交融为基础,从源头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在“新文科”背景下,网络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适应学科发展,从而培...
关键词:新文科 网络与新媒体 新闻传播 
试问情为何物:先秦士人“情理交融”传播价值取向被引量:1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57-62,共6页束秀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的观念基础、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BXW056)的研究成果。
先秦士人进行道德观念传播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如何在尊重人、重视人情感的前提下实现人道德的生活"情理交融"从而造就真正具有道德意识的人呢?基于近年来人文社科领域情感转向的研究范式,借助先秦文献,从"理性"追求、"情感"取向、"无情...
关键词:先秦士人 情感传播 情理交融 价值取向 
“贵直”:先秦游士游说之难与游说之恶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57-63,共7页束秀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的观念基础、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BXW056)。
游士阶层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知识阶层,游士言论及其言说方式不仅改变中国历史进程,也对中国后世乃至当今的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可谓一言定兴衰。文章通过梳理先秦时期相关史料,分析游士游说之难和游说之恶的种种表现,并在此基...
关键词:先秦 游士 游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