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煊

作品数:11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喜剧手法趣味性《活着》编剧改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北文理学院学报》《龙岩学院学报》《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闽西红色场馆文创传播的叙事策略探析
《龙岩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74-79,共6页杨璐潞 邱美煊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基于PyTorch的人工智能早教机与红色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AT200597)。
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场馆及其文创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文旅业态。红色场馆文创,既要保持严肃性和权威感,又要实现文创传播的活泼亲民性,有独特的传播叙事策略。红色场馆文创传播中,符号表达、文创观念、叙事视角、心理需求是核心要素,...
关键词:红色场馆 红色文创 符号表达 叙事策略 
论小学教育专业中的童话写作教学被引量:1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74-77,共4页邱美煊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小学教育专业中的童话写作教学"(项目编号:JAS170481)
童话对于少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教育界反复论证,但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将童话教育当作是一个常规教学手段来使用,这与高校小教专业培养缺乏相应拓展模块有关。目前童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忽视童话教学是专项技能训练的本质;过度...
关键词:童话写作 小教专业 去中心化 趣味性 
论《悲情城市》的“自然法则”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43-46,57,共5页邱美煊 刘耀炎 
龙岩学院产学研项目(LC2014013)
《悲情城市》是侯孝贤导演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台湾本地人林文清一家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故事。他在谈创作的时候,强调展现"自然法则"下的人的活动,"自然法则"是极具丰富内涵的词汇,包含了自然界的规则、社会规则等许多方面,他通过纪实...
关键词:《悲情城市》 侯孝贤 自然法则 纪实性 
“中国公路片”类型分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192-194,共3页邱美煊 
龙岩学院产学研项目"闽西特色小剧场话剧创作与传播"课题(编号:LC2014013)
中国公路片在类型化创作方面对喜剧元素有独特偏好,它的生成与传播与中国的文化背景相关,"为什么上路"是影片比较关注的问题,不仅是叙事模式、人物设置,还有喜剧手法的运用,包括最终的"救赎"主题诉求,都带有强烈的中国化特征。
关键词:中国公路片 类型化创作 喜剧手法 中国式救赎 
新媒体环境下的客家杂志传播策略探索——以《环球客家》为例
《龙岩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邱美煊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客家文化传播的趣味性探索"(JB12277S)
客家文化作为一种族群性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变传播策略,加强趣味性做到有效传播是紧要任务。以《环球客家》为例,作为客家文化传播的载体,它在大众化传播中面临困境并成功转型,在从严肃到有趣的审美趣味转变;从严肃的官方语境到注重...
关键词:新媒体 《环球客家》 趣味性 传播策略 
余华《朋友》里的社会图景
《龙岩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23-128,共6页邱美煊 
余华的《朋友》发表多年一直不被评论界注意,在余华作品中极为例外。而这一看似对"血腥暴力"缺乏渲染的作品,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对暴力、权力的态度,以及群体与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批判,并最终完成了对暴力和权力的解构。
关键词:余华 朋友 权力 群体 
感觉与感受之别——谈我对散文创作的一点看法
《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24-27,共4页邱美煊 温东荣 
以市场为主导价值的文学观滋长了散文的消费叙事,散文创作面临精神匮乏的困境,这与许多作者混淆了集体经验(感受)和个体经验(感觉)的内涵有关,通过对"感受"和"感觉"的释义,可见二者的区别,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对比解析,论述抓住个体经验(感...
关键词:散文写作 感受 感觉 个体经验 
出走的爱情——从子君与白流苏看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悲剧被引量:1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邱美煊 刘育君 
鲁迅《伤逝》展示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代表子君和涓生在追求爱情自由道路上的不成熟及其引发的悲剧,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处于战争年代的爱情投机,其看似幸福的结局里也隐藏着极大的悲剧因素。"五四"之后到20世纪40年...
关键词:《伤逝》 《倾城之恋》 主体性 女性意识 悲剧 
略谈《活着》的编剧观被引量:1
《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48-51,60,共5页邱美煊 高洁 
张艺谋将余华小说《活着》改编成电影后,在时空设置、思想主题、叙事视角、审美风格方面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许多评论家所诟病——论者多过于追求"文学性"的统一。而从电影与小说二者之间传播介质的区别、表现方式的差异、接受群体...
关键词:《活着》 改编 叙事视点 情节设计 喜剧手法 
从潘岳《悼亡诗》看潘岳其人被引量:1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6期72-76,共5页邱美煊 温东荣 
潘岳的《悼亡诗》缠绵悱恻,情恸悲苦,结合诗文,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讨论怀旧情节在诗文创作和鉴赏中的意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潘岳的"性轻躁,趋世利"人品和"气韵流转,辞风奔放"的文品之间的矛盾,最后对其《悼亡诗》感情的真伪作出判断。
关键词:潘岳 悼亡诗 怀旧情结 人格 文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