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思明

作品数:23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威海)更多>>
发文主题:朦胧诗存在主义中国当代文学史陈荒煤汉语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评论》《潍坊学院学报》《南方文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流散”语境下梁秉钧“发现的诗学”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7年第5期94-102,共9页亚思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批准号14ZDB080);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学者培养专项"流散汉语新诗的艺术创新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批准号:16CQXJ16)的阶段性成果
梁秉钧将"香港意识"熔炼为一种诗学,或可称为"发现的诗学"。其"发现的过程"藉由观看、倾听和品尝等不同层面展开,打开视觉、听觉及味觉的感官入口,建立个体与世界的关联。其中视觉层面所采用的"移动透视"演变自中国传统山水画,超脱了西...
关键词:也斯 梁秉钧 发现的诗学 流散写作 香港文化 
王鼎钧晚近杂文的风格转型——以《桃花流水杳然去》为例
《东岳论丛》2017年第7期182-186,共5页亚思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14ZDB080)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王鼎钧以其丰富的散文创作推动着中国白话文学传统的革新,“当五四散文传统从大陆飘零流散之时,王鼎钧在台湾却独辟蹊径,使五四散文传统得到有力的拓展”。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若是谈“纯文学”,他总觉得必...
关键词:王鼎钧 流水 桃花 转型 风格 杂文 散文创作 散文传统 
阮章竞与《人民日报》的“笔墨官司”
《新文学史料》2016年第3期62-67,共6页亚思明 
老作家、诗人阮章竞的女儿阮援朝女士向我提供了她父亲的一些材料。其中一组1980年代初期阮先生与《人民日报》往来的文稿,很有史料价值。它展现了战争时期曾因诗作《漳河水》红遍大江南北的革命诗人日趋边缘化的情形,也从一个侧面勾...
关键词:《人民日报》 官司 笔墨 革命诗人 《漳河水》 文学与政治 80年代 史料价值 
“世界文学”的同与异及中国的境遇被引量:3
《文史哲》2016年第4期139-145,167,共7页亚思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13&ZD122)的阶段性成果
"世界文学"源自歌德近二百年前的文学设想,存在着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结构性矛盾,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反乌托邦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这一概念不断为后世学者所解读、分析和阐发。对于中国而言,自"五四"时代开始,知识分...
关键词:世界文学 世界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高行健 
昨天与《今天》——一份刊物见证下的一段汉语文学史
《扬子江(评论)》2016年第3期26-35,共10页亚思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世界诗歌’背景中<今天>诗人的流散写作"(项目编号:2015M570580)的阶段性成果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文学史叙述自身深入展开的一种可能。特别是当生活和写作都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国族疆域,移民日益成为作品的中心角色或决定性人物,语言——唯有语言才是文学赖以存在的家园。因...
关键词:汉语文学 中心角色 文学史叙述 中国文学史 文学传统 地理意义 国族 “朦胧诗” 中国当代文学史 芒克 
话剧《WM(我们)》的禁演风波
《新文学史料》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亚思明 徐庆全 
2008年12月23日晚7点30分,北京朝阳剧场座无虚席,话剧《WM(我们)》拉开了序幕。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演出,这部以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名义再度公演的话剧由八0后担纲,前来捧场的观众却多为鬓发斑白的五。后或六0后...
关键词:话剧 风波 2008年 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 戏剧性 演出 公演 
莫言文学研究缺中国自信
《潍坊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9-20,共2页亚思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项目编号:13&ZD122)
作为第一位摘取诺贝尔文学桂冠的中国籍本土作家,莫言及其创作在2012年之后被赋予了很多作品以外的符号意义,仿佛一块通往世界文学之林的界碑,自此,就文学地标而言,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可做...
关键词:文学 自信 中国 诺贝尔 
“流散”语境下北岛随笔的“失败”美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1期33-44,共12页亚思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世界诗歌’背景中<今天>诗人的流散写作"(2015M570580)的阶段性成果
随笔是北岛散文中最为庞杂的一类,可细分为"天涯记人"、"闲情记趣"、"浪游记历"、"旅途记囧",其美学内涵与当前被推向功利极致的个人主义、自我解放及成功理想截然相反,是"流散"语境下"失败者"与"零余人"的异国相见。这些写在路上的文...
关键词:北岛 北岛散文 世界性 流散 失败 
张枣的“元诗”理论及其诗学实践被引量:7
《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5期53-59,共7页亚思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世界诗歌’背景中<今天>诗人的流散写作"(项目编号:2015M57058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资助;"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项目编号:14ZDB080)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中国诗人中,张枣可谓是用来验证新诗回归语言的最好的案例。用德国汉学家、诗人及译者顾彬的话来说,张枣“是中文里唯一一位多语种的名诗人。他不仅可以用多种语文交流,也阅读和翻译俄语、英语、法语和德语的文学。因而对他而...
关键词:诗学实践 张枣 元诗 汉语文化 当代中国 汉语写作 诗人 汉学家 
海外《今天》与“重写文学史”
《新文学史料》2015年第1期184-190,共7页亚思明 
一九九0年八月,《今天》在挪威奥斯陆复刊,次年注册于美国,从总第十一期开始印行于香港(一九九七至一九九九年曾一度转至台北)。虽然长期孤悬海外,但它一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主编北岛策略性地将之定位...
关键词:《今天》 “重写文学史” 海外 中国当代文学 汉语文学 奥斯陆 跨地域 策略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