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叶

作品数:15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沈石溪动物小说文学小说叙事动物小说女性本位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理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水墨而文学”:贾平凹的意象化叙事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9期241-249,共9页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科研项目“西部小说的意象化叙事研究”(编号:2020XYSWC01)的阶段性成果。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贾平凹融通绘画与文学的创制,提出“以水墨而文学”的写作主张,并以一系列作品展开创作实践。从西北一隅的历史与现实出发,以还原日常生活的叙事方式绘成一幅水墨历史画卷,以空白手法达到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贾平凹 水墨画 意象化叙事 
作为文学史料的新时期作家创作谈及其价值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189-197,共9页周清叶 程金城 
新时期作家创作谈是丰饶可贵的文学史料资源,应该进入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视域。创作谈是了解作家心路历程和创作过程的重要辅助资料,也是认识作家文学观和创作意识的直接佐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创作谈的真实有效...
关键词:作家 创作谈 心灵史 生活史 甄别 
典型向意象的流变——新时期小说叙事的重要转向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54-61,共8页周清叶 程金城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科研专项基金项目(17LZUJBWCX004)
综观新时期叙事文学创作,意象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流变趋势。其中小说创作中意象的集中出现和写意倾向的增强,是作家们有意识的追求,体现其各自的创作理念,也展现出叙事文学创作方面新的征兆与不可忽视的潜力。相应地,以现代原型批...
关键词:典型 意象 新时期小说 贾平凹 
“追逐而遭遗弃”母题的置换变形——《一路阳光》的故事类型分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55-160,共6页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前期培育项目"生态主义视野下的西部乡土文学研究"(2014QSP01);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西部小说的地域性与超越性研究"(17LZUJBWCX004)
受诱惑而追逐却遭遗弃是一个叙事母题,母题的反复从而形成故事类型和特定的叙事模式。龙仁青翻译的藏语小说集《一路阳光》中的六个故事具有类同性,是这一故事类型的置换变形。其叙事模式体现了藏族的文化表述特征和叙事风格,反映了安...
关键词:《一路阳光》 故事类型 民族性 
新媒体背景下文学通识教学方法初探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15-119,共5页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016JY0505)
新媒体时代,文学通识教育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新媒体优势,以文本细读夯实基础,以比较、分析开阔视野,以深入研究开展教学,以实践环节巩固、拓宽所学,这将有益于学生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具有较为开阔的学术...
关键词:新媒体 通识教育 研究型教学 
《一句顶一万句》的小说与电影言说
《蚌埠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49-52,共4页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JY0505)
将《一句顶一万句》的小说和电影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两种媒介所呈现的不同艺术景观以及各自优长。小说上下两部主题意蕴一以贯之,显示两部紧密为一体。电影截取下部为切入口,在保留原作创作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展开。通过缩减、变形、...
关键词:刘震云 刘雨霖 《一句顶一万句》 小说文本 电影改编 
地理文化书写与生命价值体悟——宁夏回族作家马金莲创作论被引量:2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17-120,共4页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前期培育项目"生态主义视野下的西部乡土文学研究"(2014QSP01)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域看,马金莲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西海固地理景观,描写了风俗、礼俗、节日等意蕴丰厚的地理文化事象。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和重复叙事在真实再现生活世界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和生活真理的思考。具有鲜明的地理...
关键词:文化地理学 回族文学 马金莲 重复叙事 
对知识分子尊严的呼唤——关于长篇小说《荒原问道》中的知识分子
《长江丛刊》2015年第10期18-20,共3页周清叶 牛学智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长篇小说《荒原问道》通过讲述西北一所大学两代知识分子在转型时期的政治命运以及他们如何丧失又重建独立人格,表现出可贵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在作品中,出身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夏木因为特定历...
关键词:夏木 彭教 现实主义精神 夏忠 陈子 政治原因 徐兆寿 历史时期 小说叙事 政治命运 
人类学视野下的宁夏乡土文学研究
《芒种(下半月)》2014年第8期22-23,共2页周清叶 
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乡土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NXCZW01)
在以往对宁夏乡土文学的评价中,重点在于地域方面的研究,而站在人类学的角度,以往对宁夏乡土文学的评价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地域或宗教方面入手,而从人类学的角度加以审视,我们会获得许多新的启示。
关键词:人类学 乡土文学 审美价值 文学自觉追求 
石舒清作品的生态意蕴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81-84,共4页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科研项目"生态文学视野下的宁夏当代文学"(2009Y006)
石舒清小说凭借对宁夏西海固地区独特地理环境的真实描写、对西海固人民生活情状的可贵记录以及对生存其中的人与动物、人与植物关系的动人叙述,细腻地传达了敬畏生命的思想,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彩。
关键词:石舒清小说 生态主义 敬畏生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