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斌

作品数:28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后殖民理论当代文论后殖民主义审美生成冯子振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船山学刊》《中州学刊》《北方论丛》《喜剧世界(中旬刊)》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万玛才旦电影中的文化符号及表征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7期0045-0047,共3页易小斌 商浩萌 
本文以万玛才旦的藏地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藏族的自然生活、女性人物、民族文化等方面探究其电影中的民族符号的意蕴及其所表征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万玛才旦 文化符号 文化表征 
婚恋观察类综艺《再见爱人》的情感叙事策略建构
《视听》2023年第12期73-76,共4页易小斌 郑雨芯 
婚恋观察类综艺在近些年来接踵而至。大多婚恋类综艺聚焦于相识、相恋这两个阶段,而《再见爱人》打破常规,将离婚这一后台化议题置于前台进行展现,通过公开化的方式,直面夫妻所面临的婚姻困境,引发观众的情感认同。《再见爱人》在情感...
关键词:《再见爱人》 婚恋观察类综艺 情感叙事策略 
道家美学“大”范畴的审美生成
《汉字文化》2021年第22期142-144,共3页易小斌 陈怡君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道家文艺审美思想研究”(编号:15YBA139)的研究成果。
"大"见之于甲骨文,先秦诸子几乎皆有论之,《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左传》中"大"与"美"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所涉"大"的概念主要赋予其道德层面的内涵。老子论"大",赋予其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的特征,所谓"大道之美";庄子论"大",...
关键词:道家美学 “大” 审美范畴 审美生成 
醴陵陶瓷与株洲炎帝文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究被引量:2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年第7期5-7,共3页蒋志敏 易小斌 蒋思遥 
“湖南炎帝文化研究与传播社科普及基地”基金研究项目“炎帝文化视阈下醴陵陶瓷文化融合发展研究”(YDA20200010);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醴陵陶瓷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探讨与研究(HNJG-2020-0600)
陶瓷作为醴陵市支柱性产业,在近年来遭遇到发展瓶颈,醴陵市的陶瓷产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最薄弱的地方在于陶瓷产品创新性的缺乏。炎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属于株洲市的地域文化标志,炎帝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文化...
关键词:醴陵陶瓷 炎帝文化 设计 
庄子生卒年代及其故里故国考辨
《湘南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55-59,共5页易小斌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5YBA139)。
庄子具体的生卒年实已无从确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两条重要信息,记录了庄子的大致生活时代,《庄子》中记载的三件庄子亲历的事件,更可以推断庄子生卒年的时间区域。庄子之国别,素有宋、梁、楚等说,实则应为同一地方在不同历史...
关键词:庄子 生平 故里 故国 
影片《小丑》中亚瑟形象的人格分析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21年第5期67-69,共3页易小斌 蒋志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从人本体来研究人格、精神状态等,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电影《小丑》中刻画的自私...
关键词:小丑 叙事 人格 身份 
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生成论被引量:1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9-16,共8页易小斌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道家文艺审美思想研究”(15YBA139)。
从生成论视野看,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上古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文字符号、音乐、绘画、建筑等文化和艺术形态,对于中国先民审美形象的建构、审美思维的创生、审美意象的表达、审美经验的累积,产生了极...
关键词:中国先民 审美意识 生成论 审美形象 审美思维 审美意象 审美经验 
书如青山常乱叠——论民间曲艺澧州大鼓的文学特色及传播被引量:1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06-112,共7页熊任之 易小斌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道家文艺审美思想研究"(15YBA139)
澧州大鼓是澧水流域的一种德孝文化遗存,鼓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的特征,其内容以孝德为主题,融儒道于一体,特色鲜明;韵散相间,节奏随意,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想象丰富,充满神话色彩,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关键词:澧州大鼓 德孝文化 神话色彩 浪漫主义 
亚洲第一部丧尸片《釜山行》的东方传统文化审思被引量:2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97-100,共4页易小斌 张楠 
作为亚洲第一部丧尸片,《釜山行》在成功借鉴成熟灾难类型片的经验基础上融入了东方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家庭本位、因果报应、福兮祸兮、礼尚往来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本土化观念,给观众以强烈的社会认同感,引发现象级观影潮流。
关键词:《釜山行》 东方传统文化 社会认同 
再论冯子振籍贯--兼与张昌红先生再商榷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48-50,共3页易小斌 乔治彦诚 
关于冯子振的籍贯,自古争论不休,其中争论最多的当是攸县说和湘乡说。《冯子振籍贯与生平新证》一文据史料记载及冯子振自己的作品认为其为攸县人,《冯子振籍贯考——兼与易小斌先生商榷》对上文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其为湘乡人。细致...
关键词:冯子振 籍贯 攸县 湘乡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