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之渊

作品数:19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经》考释俳优山水诗先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文学评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徐奭《铸鼎象物赋》释证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45-51,共7页洪之渊 
徐奭以其《铸鼎象物赋》中的名句“足惟下正,讵闻公之欹倾;铉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21)被宋真宗钦点为状元。该名句中的天命理趣、人事理趣,体现出徐奭对帝王得天命的鼓吹,和对臣下忠直品格的强调,是他得到...
关键词:徐奭 铸鼎象物赋 释证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赏物模式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80-85,共6页洪之渊 
东晋赏物模式的物之殊相、主体赏玩及人生感悟,这三个方面构成为山水诗写作主流范式的基本要素,此种主流范式经由谢灵运的诗歌而得以完全确立。谢灵运以其高妙的语言文字手段将这些要素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谢灵运 山水诗 赏物模式 
《屈原列传》的叙事分析被引量: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38-44,共7页洪之渊 
《屈原列传》极其成功地塑造了光辉的屈原形象,这和司马迁所使用的绝妙而复杂的叙事技巧有关。司马迁通过概述与省略、停顿、场景这三种叙事节奏的出色运用,将各种素材极其巧妙地组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成功地凸显了屈原伟大的悲剧英雄形象。
关键词:《屈原列传》 概述与省略 停顿 场景 
郭象玄学与东晋赏物模式的确立——兼及山水诗发生之理据问题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178-186,共9页洪之渊 
郭象玄学与东晋赏物模式的确立及山水诗的发生间,在理据上有着重要的关联。郭象的理论,一方面强调着物之殊性、殊相,以及物物间之相因、映发的关系;同时又强调着人对于物的无怀之心,及藉由对事物外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全方位的观照而入...
关键词:玄学理论 山水诗 郭象 理据 东晋 中国文化传统 关系模式 差异性 
汉武时代赋体文学的书面化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50-55,共6页洪之渊 
从口头到书面,是赋体文学在汉代发生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集中发生于汉武时期。无论是帝王、还是文士,在赋的欣赏上,都已明显向"看赋"偏移。造成该转变的原因,与汉武为了润色弘业的需要,而对赋体文学表现出的惊人热情有着密切关联。
关键词:汉武时代  书面化 
《郑风·缁衣》新说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期267-268,共2页洪之渊 朱江玮 
《诗经》里头的诗歌,很善于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生动可感的具体事物、细节和场景,来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郑风·缁衣》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一片至情,却不直接说出;只托言缁衣层叠咏叹,致其绸缪缠绵之意。缁...
关键词:郑风 《诗经》 日常生活 抒情写意 考工记 贾公彦 诗歌 至情 
“关关雎鸠”考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2-16,共5页洪之渊 
"关关雎鸠"是以雎鸠鸟的雌雄和鸣,兴起"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的主题。这种说法,不仅渊源有自,且亦可由《关雎》一诗的音乐性质得以证明。认为此句是以鱼鹰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的观点,其实未必能够成立。《关雎》诗以本句起兴,取义有二:...
关键词:关关雎鸠   礼乐精神 
《诗》“赤舄”解被引量:2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47-51,共5页洪之渊 
《诗经》中的赤舄标志着贵族的身份与地位,并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由赤舄的使用场合可以证明《狼跋》是颂美贵族威仪的诗。
关键词:诗经 赤舄 狼跋 
《诗经》中的两种服饰考略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2期307-308,共2页洪之渊 
关键词:《诗经》 服饰 迎亲 “充耳” 
《盗跖篇》和先秦民间的孔子故事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51-55,共5页洪之渊 
《庄子·盗跖篇》中所记载的孔子见盗跖故事直接来源于先秦俳优的说唱故事,《庄子》中的反孔态度,也与先秦民间所流传的嘲讽孔子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盗跖篇》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推测在战国时,已形成了一个以出游为结构模式的长篇...
关键词:盗跖 孔子 先秦 民间故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