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兆俊

作品数:15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助学贷款教育课程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中国大学生就业》《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涯发展教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困境与未来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石兆俊 
中国高等学校生涯教育工作已经开展近15年,实现了生涯教育的良好普及,实现了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大致可以说:大学生生涯教育启蒙工作基本完成,但在认识自我、认识外在世界、建立并实施持续的行动策略三大任务的比重、方法、...
关键词:高校生涯教育 成就 问题 建议 
投射工具在团体生涯咨询中的应用——以职业兴趣探索卡和电影沙龙为例被引量:2
《价值工程》2016年第25期325-328,共4页石兆俊 张晓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业兴趣探索卡(大学本科版)的编制和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XJC190002
团体生涯咨询有别于个体咨询,人数多,无论使用定量还是定性测评工具,都很难同时兼顾每个人,且每种工具都有其局限性,效果往往大打折扣,于是职业兴趣探索卡、电影沙龙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团体生涯咨询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它...
关键词:投射工具 团体 生涯咨询 定性 定量 
军训是一种教育方式——探讨以育人为核心目的的军训模式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X期161-161,163,共2页王昀 石兆俊 
高校学生军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兰州大学的自身特点及军训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以育人为核心目的的军训模式。
关键词:高校 军训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 
论后现代主义境遇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分群体教育
《理工高教研究》2010年第6期42-44,共3页常韬 石兆俊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引起了人们对现代主义典范下学生教育管理的反思和批判,启示人们重新审视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育管理信条、观点和方法,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思路。其中,新形势下实行...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分群体 
试论高校辅导员选聘的科学化被引量:3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0年第A12期15-17,共3页石兆俊 常韬 赵赟 
高校辅导员队伍状况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用得上、靠得住的辅导员队伍。而科学地选聘辅导员是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重要前提。同时,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选聘 人力资源理论 
从观念到行动:大学生发展性就业教育模式探讨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年第7期54-56,共3页常韬 石兆俊 
文章探讨了以"从观念到行动"为主线的大学生发展性就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理论框架及设想、内容要素及实施,认为就业教育要着眼长远,有发展性,将就业指导课、生涯咨询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培养就业技巧、工作技能...
关键词:高校 发展性 就业教育模式 
综合性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以兰州大学为例被引量:1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石兆俊 马世英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国内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并结合兰州大学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现阶段综合性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责任进行了定位。提出了提升兰州大学创业教育的途径:培养师资队伍,积极引进KAB创业教育培训项目...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兰州大学 创业教育 
四位一体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被引量:3
《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6-8,共3页李恒滨 石兆俊 常韬 
借鉴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家访"、"校访"等为主要形式的家校联系为支撑,以借鉴"扁平化"管理理论推动工作"中心化"为依托,以多媒体网络为呈现手段、以"见贤思齐"项目为载体,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四位一体 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福建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石兆俊 常韬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的变化优势,以就业工作为引,探讨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整体学生工作范式。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就业 高校学生工作 范式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在未来的发展模式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111-112,共2页石兆俊 常韬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身份已明确定位为教师,按照国家发展需要,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呈现渐进和飞跃的态势。受其影响,学生工作队伍的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最显著表现在学生工作队伍的依托力量上。
关键词:学生工作 队伍建设模式 依托力量 建设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