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邦柱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五邑大学图书馆更多>>
发文主题:古书义同《义府》修辞手法古代汉语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古汉语研究》《远程教育杂志》《学术论坛》《社会科学战线》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论古代汉语同义换字的修辞手法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3期83-85,90,共4页罗邦柱 
一、古人用字非常注意避重。为了使文章富于变化,前面出现过的字,后面出现时,往往换成另外一个字。最常见的是同义换词。顾炎武发明此例说: 《易》“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言父又言考。《书》“予恐来世以台为口 实。”言予又言台。...
关键词:修辞手法 同义 古代汉语 借字 义同字 《诗》 避重 黄生 《义府》 晏子 
因其例 得其正——论陈垣《史讳举例》的学术地位
《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4期332-337,共6页罗邦柱 
陈垣是当代著名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论著,璀灿夺目,有口皆碑;而避讳学虽是旁枝逸茎,也是他属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著《史讳举例》,对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避讳现象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指出不同朝代的避讳特征。阐明避讳学对考史、校勘乃至文...
关键词:避讳 陈垣 举例 史讳 语言文字 说文 史学大师 突出贡献 颜之推 中国历史 
谈“以”的“使”义
《学术论坛》1987年第3期54-54,共1页罗邦柱 
近年来我阅读古籍,特别注意常用虚词“以”的支使义,因为我发现这一义项除裴学海先生的《古书虚字集释》谈到外,《尔雅》以后的各类字词书均未言及。这就使得很多语文工作者忽略而不甚采取这一义项,从而造成有些句子释义扞格难通。例如...
关键词:尔雅 孟子 高诱注 古书 古籍 吕氏春秋 晏子 管仲 义项 太尉 
关于古注的一些常识
《远程教育杂志》1984年第5期34-35,38,共3页罗邦柱 
一、为什么要掌握关于古注的常识 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势必要接触很多古书。古代汉语课程所讲授的文章,于古书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所诠释的词语,数量也非常有限。所列具的语法现象,也只是...
关键词:古注 古代文化遗产 《古代汉语》 中华民族 汉语课程 语法现象 古书 词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