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百容

作品数:24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楹联中国新文学新文学林语堂小说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对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初讽喻联的“言文合一”趋向及意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肖百容 秦红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
清末民初的讽喻性楹联在中国古代讽喻传统的基础上,与白话运动相结合,在音韵、句式、技巧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新变。平仄规则的自由化、句式词汇的白话化、修辞技巧的谐趣化,使得清末民初讽喻联在“形”与“神”双重层面契合了“言文...
关键词:清末民初 楹联 讽喻 “言文合一” 
个人经济体验与文本经济叙事的互动——以柯灵戏剧作品为例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18-124,共7页舒瑶 肖百容 
在柯灵的戏剧作品中,经济书写是其进行叙事与创作的一条重要纽带。柯灵从小最深刻的体验就是有关经济生活的经历,其丰富的经济体验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视角以及对经济因素的关注。柯灵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对人的影响,因此在戏剧中探寻社会...
关键词:经济 柯灵 戏剧 
“肯并学人与词客,何难出笔雅兼风”——评龙长吟《文学与社会的窗口》
《怀化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黄苏 肖百容 
法国哲学家福柯曾说:“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好的批评家可以重塑作品的生命和灵魂。谈到湖南的文艺批评家,不能不谈在国内批评领域开疆拓土、笔耕不辍...
关键词:文学与社会 文艺批评家 批评领域 开疆拓土 生命和灵魂 现代文学 窗口 追求者 
通向“我之所是”的浮槎:论林语堂对生活哲学的觅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19-124,共6页肖百容 谢诗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礼的精神——中国楹联与政治文化(CX20200495)。
林语堂在跨语际写作与跨文化交流史中成就斐然。他在“中学西传”过程中所凸显的独特多元文化观,以生活哲学作为底色。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他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接受、对西方现代文明观念的借鉴以及对自身独特审美意识的观照之中。以身...
关键词:林语堂 生活哲学 生活的艺术 跨语际写作 
诗性人格何处寻——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理想人格建构
《文艺论坛》2022年第5期50-56,共7页龙腾 肖百容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人格是缠绕其叙事话语的一条重要纽带。创作主体意识到在现代文明理性至上的准则下,个体人格朝着异化方向发展,逐渐沦为“欲望的载体”。为此,她从大自然的神秘质素中发掘人性基质的纯净和美好,又在边地环境中洞见底...
关键词:迟子建 理想人格 诗性 建构 
论林语堂小说的感觉叙事被引量: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99-105,共7页李珂 肖百容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外国语资源与中国新文学(16ZDB012)。
一般来说,情感与思想是小说中事件的起点和落脚点,也是事件发展的原动力,感觉只是陪衬、背景和氛围。可在林语堂的小说叙事中,感觉往往成为事件的缘起、转折点和终点。感觉不仅是事件过程的"决定者",还是事件意义的"赋予者"。在他所谓...
关键词:感觉 林语堂 生死 升华 
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形象塑造被引量:6
《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98-115,206,共19页肖百容 张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阶段性成果。
与其他现代旧体诗词一样,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以现代性品质入史。其实,旧体诗词在抗日根据地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特别是它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可谓情理交融、简约明快,反映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而又自...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 旧体诗词 中国形象 文化自信 精神气象 
抗战挽联:特殊时代场域下的“群体言说”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130-136,共7页张宁 肖百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
抗战挽联兼具抒情文体和应用文体的双重属性,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类别。从文体嬗变角度看,其朝着"代众立言"的方向发展,以"我们"的视角表达群体情感,从民族大局出发,给逝者历史"定评",凸显集体意见。此外,抗战挽联...
关键词:抗战挽联 场景 群体言说 
歌谣与楹联:抗战时期两种不同抒情维度的亚文体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147-154,共8页肖百容 张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
救亡图存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新文学家根据时代需要,对文体进行筛选和利用,歌谣和楹联这两种传统亚文体受到重视,成为文艺阵线不可或缺的文体形态。它们代表了传统抒情文体在不同维度的开拓,前者以“平民书写”为中心,沟通上...
关键词:歌谣 楹联 亚文体 文体格局 
林语堂的亚文体创作及其意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84-87,共4页肖百容 谢诗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
近代以来,重西轻中的社会思潮,让中国传统亚文体被迫沉入民间。但这些文体最终没有与民间文学划等号的原因,就在于部分文人和文学团体的专门创作,为它们带来新陈代谢的能量和焕然一新的魅力。林语堂是这些文人中的重要一员。林语堂亚文...
关键词:林语堂 传奇 歌谣 楹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