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作品数:28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旧体诗抗战旧体诗词旧体民国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中国文学研究》《中国韵文学刊》《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抗战时期春联与战时民族文化心态的书写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3期5-7,共3页张宁 晏洋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楹联与中国精神生态的书写”(项目编号:21A0512)。
抗战时期春联是宣传抗战和传递民众心声的重要文化符号和文学文本,对中华民族战时文化心态和精神面貌进行了多层次的摹画。战时春联深化了抗战文化精神的内涵,焕发出语言艺术的活力和魅力,显示了历史发展中旧文体“应时而作”的功能属性...
关键词:抗战 春联 民族文化心态 民族精神 
中国现代旧体诗人新媒介场域中“被阅读”的诉求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张宁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抗日战争与旧体诗转型发展研究”(XSP21YBZ089)。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
关键词:现代旧体诗人 新媒介 被阅读 诗学观 形象塑造 
论中国现代行业联的文体功能
《今古文创》2024年第13期125-127,共3页曾昀 张宁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楹联与中国精神生态的书写”(项目编号:21A0512)。
随着近现代以来报纸杂志的发展,楹联广告的创作和传播随之步入新的阶段。行业联的功能得到了拓展,其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被赋予了话题功能,不再是特定创作者私下的专属创作,而是变成一种命题之下骋才使能的公开竞技;二是,获得了品...
关键词:行业联 话题功能 品牌塑造 教化功能 
论楹联与新闻文体的关系
《文教资料》2023年第24期10-13,共4页张宁 曾昀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抗战时期楹联与中国精神生态的书写”(21A05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
中国近代产生的新闻与传统文体楹联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从形式角度看,新闻的对偶标题或本身即为楹联,或在句式风格上仿照楹联,本质上属于对楹联的“接受”;从文体角度看,新闻的对偶标题与新闻主体构成了抒情文体与叙事文体相结合的共生...
关键词:楹联 对偶标题 新闻文体 雅俗文化 文体共生 
九一八事变后旧体诗“写作热”与民族精神的阐扬
《菏泽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95-98,104,共5页张宁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1YBZ089)。
九一八事变后,文坛上出现了旧体诗“写作热”,旧体诗创作者抛开个人得失,把关注的焦点转向现实危机及民族存亡的前途命运,将现实主义精神推向新境界。他们在三个方面拓展了旧体诗的精神维度,首先直面东三省的沦陷,书写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旧体诗 写作热 民族精神 
抗战时期旧体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33-38,共6页张宁 曾昀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旧体诗价值构成研究”(18YBQ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日战争与现代旧体诗创作关系研究”(2020M672500)。
抗战时期的旧体诗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人与自然、社会及文化的平衡状态被战争打破后女性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生态,女性在特殊时代场域中的“存在”得到了观照;女性形象的摹画也折射出中国女性在抗战中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人民反法西斯...
关键词:抗战 旧体诗词 女性形象 
诗人结社与晚清民国诗风的演变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96-101,共6页张宁 袁志成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BQ016)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诗人结社的演进,整个诗坛的创作风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使清代中叶的"安""乐"之音,逐渐向"经世"之风转变。而到了民国时期,诗歌创作又在整体上表现出"雅人深致"的特点,展示了文学嬗变之际旧式文人的群...
关键词:结社 晚清 民国 诗风 
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形象塑造被引量:6
《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98-115,206,共19页肖百容 张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阶段性成果。
与其他现代旧体诗词一样,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以现代性品质入史。其实,旧体诗词在抗日根据地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特别是它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可谓情理交融、简约明快,反映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而又自...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 旧体诗词 中国形象 文化自信 精神气象 
抗战旧体诗词中的“飞机”意象与战争书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64-70,共7页张宁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BQ016)。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飞机”由交通工具变为战斗武器。旧体诗词应时而作,突破文体的束缚,细致地书写“飞机”这种新事物及其造成的灾难,比小说、戏剧等文体更具时效性,比新闻、报告等文体更有情怀,体现出一种忧患意识和乱世伤痛。由于...
关键词:抗战 旧体诗词 飞机 战争书写 
抗战挽联:特殊时代场域下的“群体言说”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130-136,共7页张宁 肖百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
抗战挽联兼具抒情文体和应用文体的双重属性,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类别。从文体嬗变角度看,其朝着"代众立言"的方向发展,以"我们"的视角表达群体情感,从民族大局出发,给逝者历史"定评",凸显集体意见。此外,抗战挽联...
关键词:抗战挽联 场景 群体言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