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尔纲

作品数:31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生产兼及话剧戏剧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阴山学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羚雅程韵开新风——段晓羚及其京剧交响音乐会
《人文天下》2015年第2期26-28,共3页丁尔纲 
对程派艺术,我一直存在矛盾心理。从理性分析,在四大名旦中,程派以其幽咽、低回、婉转、雅致的风格特质自成一派,应该给予好评。从审美感情考量,我不太看好:过分阴柔,过于低沉;激发不起亢奋向上的艺术感受。然而去年春节前夕的...
关键词:音乐会 京剧 新风 山东省 艺术 
陈芬尧和他的评点本《林家铺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12-113,共2页丁尔纲 
陈芬尧,浙江嵊州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6年7月与2011年4月,他两度出席全国茅盾学术研讨会,加入了学会,并被选为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陈芬尧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中文系学习,师从吴国...
关键词:《林家铺子》 评点本 中国现代文学 绍兴文理学院 茅盾研究  师范专科学校 学术研讨会 
语文教育应重在升华精神境界——兼及“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关系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12-17,共6页丁尔纲 
语文课是实现学校教育"立人"、育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其着重点在于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课既有"人文性"的一面,也有"工具性"的一面。二者的关系由内容与形式辩...
关键词:语文教育 “工具性” “人文性” 升华精神境界 
独辟蹊径的《孙伏园评传》——吕晓英的孙伏园研究和评传写法探求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117-120,共4页丁尔纲 
吕晓英教授的《孙伏园评传》(以下简称《评传》)非常厚重,其研究成果超越了前人,很多地方填补了空白。唯其如此,写来举重若轻,还有余力探索评传写法。坊间的评传写法很多。通病在重"传"轻"评"。油水分离者多,水乳交融者少。《评...
关键词:孙伏园 评传 写法 探求 研究成果 厚重 编辑 
乍尝似辣椒,细品如橄榄——《康式昭文集》昭示的文学之路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第5期99-103,共5页丁尔纲 
沉甸甸的八大卷《康式昭文集》2010年10月由同心出版社出版。作为大半个世纪跟踪品尝的耄耋读者,颇有感言要说。说来话长,长话短说,是十个字:乍尝似辣椒,细品如橄榄。
关键词:辣椒 文集 橄榄 文学 2010年 出版社 
茅盾对“五四”新文学的历史贡献——纪念茅盾逝世30周年的思考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59-66,共8页丁尔纲 
针对文坛的"重写"与"重评"茅盾之论,以史为据,历陈茅盾在"五四"新文学革命与新文学建设方面的开拓之功:如组织队伍,开拓阵地与清除"垃圾",翻译评介,理论倡导与建树,文学批评等,他筚路蓝缕,发挥了引领文学主潮,把握先进方向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茅盾 “五四”新文学 历史贡献 
文学的共同性与戏剧的兼容性——话剧《大商无算》的民族化大众化探索被引量:1
《戏剧丛刊》2010年第1期8-12,共5页丁尔纲 
戏剧是文学四大文体之一.和小说、诗歌、散文具同样的文学质素特征。包括借助纸质和网络载体传播方式在内。但戏剧又具独特的传播方式:在剧场舞台实现其艺术生命力。因为它并非单一文艺形式.而是综合性艺术:如表演(歌剧、戏曲还含...
关键词:民族化大众化 戏剧 文学 兼容性 共同性 艺术生命力 话剧 传播方式 
创新必须有胆有识——话剧《党员》引发的思考
《戏剧丛刊》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丁尔纲 
离开具体时代,很难把握文艺思潮取向,也很难评价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创新。只有准确把握并结合时代特点,才能对近些年来、特别是今年山东戏剧创作及《戏剧丛刊》所刊剧作在反映生活、观照时代、触及社会问题方面探索创新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党员 话剧 戏剧创作 文艺思潮 文艺创新 探索创新 社会问题 评价 
对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部分选文的商榷——兼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被引量: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01-105,共5页丁尔纲 
现行语文教材中选自新时期、尤其是近十多年写成的作品,存在许多弊端,其突出表现为:一,语言文字、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错误颇多;二,审美情趣不健康,思想倾向有误区。应该确立正确的经典性原则,在有选择地保留的同时应对所选课文区别对待,变...
关键词:语文教材 编辑原则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中学生 
前驱者的启蒙探路——茅盾早期文学思潮观的发展及其意义
《东岳论丛》2008年第1期74-78,共5页丁尔纲 
茅盾人生观的建构与发展,始终以政治观为核心,带动和制约着包括其文学观文学思潮观在内的其他侧面。随着茅盾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由人性论到阶级论的政治观的质变,他获得了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武器;带动制约着他由"为人生...
关键词:茅盾 早期 文学思潮观 发展 借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