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烨第

作品数:22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拆分不对称加成反应光学活性对映选择性有机锗化合物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物理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γ-丁内酯α-烷基化的新方法(英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期277-280,共4页孟芫茹 关烨第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采用两步简单反应 ,顺利地得到α 取代的γ 丁内酯。首先 ,在醇钠存在下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为 0~ 10℃ ,以内酯与芳香醛类化合物 ,选择性地缩合为α 烯基内酯 ( 1a~ 1i)产率 4 0 %~99% ,进而采用催化转移氢化的方法 ,在Pd C存在下 ,...
关键词:γ-丁内酯α-烷基化 缩合 Pd/C-闪亚磷酸钠 催化转移氢化 
手性配体的空间结构与产物对映选择性的关系被引量:1
《化学通报》2003年第1期44-49,54,共7页关烨第 孟庆林 李越兰 何琰 李之春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基金 ( 12 ;13期 )
首次采用 4 烷氧羰基噻唑烷、唑烷作为手性配体 ,诱导烷基锌对醛类的亲核加成反应 ,获得产物是烷基化的醛 ,最高达 90 %ee ,产率 98%的 (S) 二级醇。系统地考察了该类手性配体三维空间结构变化与产物对映选择性的关系 ,当配体 4 ...
关键词:手性配体 空间结构 产物 对映选择性 4-烷氧羰基噻唑烷 E唑烷  不对称加成 烷基锌 亲核加成 
光活性酮咯酸衍生物的拆分及绝对构型的测定被引量:2
《物理化学学报》2002年第9期821-824,共4页宁家成 杨鳌 关烨第 王哲明 严纯华 
酮咯酸与L-脯氨酸苄酯在缩合剂作用下形成酰胺,用柱层析分离了一对非对映异构体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衍射测定了酮咯酸脯氨酸苄酯酰胺一个异构体的晶体结构,并用内参法确定了其绝对构型.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a=0.89645...
关键词:光活性酮咯酸衍生物 测定 非对映异构体 拆分 晶体结构 绝对构型 消炎镇痛药 
光活性酮咯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拆分被引量:4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2期169-174,共6页杨鳌 张雅薇 李坤宇 关烨第 
以 11个氨基酸酯以及L 和D α 苯乙胺作为手性辅基 ,与外消旋酮咯酸生成一对光学活性的酰胺衍生物 ,再用简单易行的柱层析方法分离其非对映异构体。实验表明 ,分离效果与手性辅基上R1和R2 基团的相对大小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酮咯酸衍生物 非对映异构体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手性药物 光学活性 (S)-构型 药物合成 拆分 
不对称合成中手性杂环配体的结构与催化活性
《大学化学》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孟庆林 何琰 关烨第 
总结了烷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中手性杂环配体的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并讨论了若干影响配体催化活性的因素。
关键词:不对称合成 烷基锌  不对称加成反应 
手性杂环配体在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S1期134-134,共1页孟庆林 何琰 李越兰 关烨第 
关键词:加成反应 催化活性 不对称 手性 对映选择性 分子工程 配体 大学化学 杂原子 催化活性研究 
含酚羟基手性配体与其不对称加成反应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S1期135-135,共1页何琰 李越兰 关烨第 
关键词:不对称 酚羟基 手性 加成反应 配体 对映选择性 分子工程 大学化学 催化反应 催化作用 
小量-半微量有机化学序列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S1期82-84,共3页关烨第 葛树丰 李翠娟 田桂玲 徐东成 
1992年起在北大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小量-半微量有机化学序列实验坚持至今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这项改革的内容、仪器、教材和体会。
关键词:小量-半微量序列实验 有机化学 仪器 教材 
对映体识别——不对称合成中的新概念被引量:3
《大学化学》1997年第1期19-23,共5页李越兰 关烨第 
对映体识别指的是同种构成的对映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固相、液相中。本文讨论了对映体识别对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它在对映体拆分、纯度测定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对映体识别 手性放大 不对称合成 
具有生物活性有机锗化合物的质谱特征被引量:1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4期436-440,共5页何美玉 关烨第 贺晓然 俞振培 林孝元 邹继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电子轰击源、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峰匹配测定精确质量等方法和技术,对9种新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有机锗化合物进行了较深入的质谱研究,分析了它们的质谱碎裂途径。
关键词:电子轰击源 有机锗化合物 生物活性 质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