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庆生

作品数:10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成就动机语言学习策略英语学习成绩英语成绩译者主体性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学术月刊》《飞天》《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作家》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补偿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05Z期81-82,共2页卢庆生 
201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Y1313)
一、引言不可否认,翻译损失因不同语言和文化间存在的诸多差异而在所难免。文学翻译中的损失尤为突出,而其间最易产生的损失又当属审美层面的损失,因为文学作品是凝聚高度语言艺术和审美情趣的载体。因此,审美补偿对于文学翻译意义重大...
关键词:补偿问题 论文学 翻译文学 莫言 审美层面 补偿策略 语言艺术 文学作品 译文语言 语言层面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被引量: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年第9期152-153,共2页卢庆生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是人际交流的减震器、润滑剂。本文从语用角度来探讨英语委婉语的特征和功能,旨在为英语语言学习者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裨益和启示。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 语用特征 语用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9期105-106,共2页卢庆生 彭朝忠 
用隐喻方式说话是讲本族语者语言能力的一种基本特征,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隐喻能力在词汇教学、口语与写作(交际层面)教学和文化等教学中作用显著。
关键词:隐喻 隐喻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成就动机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3期24-25,105,共3页谷金枝 卢庆生 
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语言学习策略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选择合适的语言学习策略,树立正确的学业成就动机有利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语言学习策略 成就动机 英语学习成绩 
没有标签的鲍勃·迪伦
《作家》2011年第10期196-197,共2页谢枝龙 李悦 卢庆生 
鲍勃·迪伦以民谣歌手出道,以摇滚乐的一代巨星为人们所认识,以拍摄多部著名影片的世界级导演为人们所刮目相看,其任何一作品都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本文从鲍勃·迪伦的生平事迹及音乐影响出发,分析了他的两个作品《Blowing in the Win...
关键词:民谣歌手 摇滚 没有标签 
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看译者的主体性被引量: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40-144,共5页彭朝忠 卢庆生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以深人还得归因于近年来诠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等学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出发,结合翻译活动中"意义的...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意义观 意义的理解与输出 译者主体性 
《孤独的刈麦女》与华兹华斯的乡村田园情结
《农业考古》2011年第3期375-376,共2页卢庆生 谢枝龙 
华兹华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领军人物,"湖畔派"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结合华兹华斯生活的历史语境对其代表作《孤独的刈麦女》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从文本语境与历史语境的互动中揭示华兹华斯的乡村田园情结和回归自然的生...
关键词:华兹华斯 自然 乡村田园情结 
《死亡诗社》中的浪漫与现实被引量:2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2期235-236,共2页卢庆生 谢枝龙 
《死亡诗社》是美国1989年由Touch Stone公司推出的影片,编剧汤姆舒曼、导演皮特维尔、主演罗宾威廉姆斯。该片讲述的是在福蒙特州的威尔顿学院发生的故事。学院是一所大学预备学校,气氛较为陈腐传统,这时来了一位新教师基廷教授诗歌和...
关键词:死亡诗社 人生意义 教育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探源
《飞天》2010年第20期17-19,共3页卢庆生 
语言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歧视。然而,作为文化的核心部分,语言注定要受到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而语言的变化反过来又忠实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化。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所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
关键词: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语言 女性词 历史根源 男性词 语言学家 社会心理 英语国家 西方文化 社会文化 
灼痛心灵的归宿——茨威格《马来狂人》解读被引量:2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1期168-169,共2页谢枝龙 卢庆生 李悦 
茨威格的短篇小说《马来狂人》充满紧张不安的激情,看似怪异不合常理的情爱为何总能紧攥读者的心灵?人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以心理分析手法,对作品人物性格进行综合分析,证实其形成发展的必然,并进一步探索作品反映出的隐秘的作家...
关键词:茨威格 心理分析 心灵 信仰 作家与作品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