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福生

作品数:17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陈与义有机锗艺术风格宋代互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科教导刊》《新闻研究导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宋文人寺院读书的习尚演进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9年第1期32-46,279,共16页左福生 
唐宋文人读书于山林寺院的习尚持久不衰,习读者多以应举试为目的,其中攻进士科者占其多数。相较而言,宋人寄寺读书目的有应举和非应举之别,其人员构成已由单一转向多元。从寺院经济发展的角度比较,唐代前后期寺院经济状况差异明显,晚唐...
关键词:寺院 习业 士子 僧人 科举 
品牌栏目与学术平台的互动——对《重庆师范大学学报》“抗战文史”栏目建设的回顾、分析与展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07-112,共6页左福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抗战文史"栏目依托重庆师范大学抗战文史研究学术平台而成立,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相关学术的传播与发展。栏目设置十年来已推出近百篇系列研究成果,从历年发文数量、作者职称结构、课题成果占比、核心作者构成等...
关键词:品牌栏目 抗战文史研究 学术平台 互动 
地方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误区与局限被引量:3
《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0期317-317,334,共2页左福生 
关于地方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问题,学界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是地方院校学报不办特色栏目就无法生存或无存在价值;二是为特色而特色。在实际操作中,地方院校学报发展特色栏目存在一些现实局限,如选点不当、支撑不足、影响受限等问题。...
关键词:地方院校 特色栏目 学术 误区 局限 
《古今》杂志的编辑理念及其他被引量:1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36-41,共6页左福生 
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现在上海沦陷区的《古今》杂志,因与汪伪成员的特殊关系,在学界长期受到冷遇,但其在编辑理念上却有值得肯定之处,主要表现在读者本位意识和名家效应的强化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上,由于受时局形势之影响,作品以叙述轶闻...
关键词:古今 编辑 读者 作者 经营 
宋代石刻诗的文化透视被引量:1
《浙江学刊》2015年第2期113-122,共10页左福生 陈忻 
宋代石刻与文学的关系密切,石刻诗所占比重尤为突出。刻诗者包括朝中宰臣、地方官员和普通文士,他们或自刻己诗或选他人诗篇铭石,所涉及的作者既有往代诗人,也大量刊刻宋人诗篇,总体上以历代名家名篇为主体。所选作品根据刻诗者所需,除...
关键词:石刻 自刻 他刻 选择 动机 
宋代寺院题诗的存佚与变迁——以《全宋诗》的辑录现象为例被引量:1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72-77,共6页左福生 
宋代题寺诗通过寺院的公共传播后,有些作品很快流布众口,甚至成为一时经典;少数作品还会被镌刻入石,以诗碑形式延伸传播;有些经过往读者抄录而得以在地志笔记中留存,成为后人辑录的依据;而多数作品则因涂削坍毁或风雨侵蚀而消亡散佚。...
关键词:题寺诗 全宋诗 流失 变迁 辑录 
宋代寺院题诗的传播效应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9期79-82,共4页左福生 
宋代寺院对宋诗的创作与传播影响甚为显著,寺院题诗既是创作主体抒写活动的终结,也是读者接受与反馈的开始,题诗不仅在物质形态上会得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维护,甚至引起载体的转换与更替,而且对诗人的声名与仕途都可能产生直接影响。题...
关键词:寺院 题诗 载体 互动 效应 
三级训练: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模式——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被引量:1
《科教导刊》2012年第22期151-152,共2页左福生 
重庆师范大学校级教改课题<"三级训练"模式下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理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缺少训练,尤其是缺少针对性强、层次有序的训练,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提出了融学术思考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三级训练模式,即:学科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三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通过...
关键词:三级训练 学科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内观、自忘、安时与纵欲:《列子》求乐释忧的四种范式——兼论《列子》一书的真伪问题被引量:1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93-98,共6页左福生 
在构筑无忧无闷的人生之境问题上,《列子》给出的内观、自忘、安时与纵欲四种范式在文化史上展示出有效性和另类风采,对比儒家重人伦、守道义的求乐思想,其求乐释忧的方式显得旷达而近于理想化,与老庄虚无保真思想近于一路。四种范式互...
关键词:列子 内观 自忘 安时 纵欲 真伪 
沿波讨源 词约理胜——范晞文《对床夜语》的诗艺理论分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64-68,共5页左福生 
范晞文的《对床夜语》是宋代颇具代表的诗话专著,作者通过具体诗作的品鉴与比较,沿波讨源,重在气论和情景、虚实、曲直诸领域的理论探索,在前人的经典范例中揭示诗歌创作的得失优劣。
关键词:范晞文 《对床夜语》 诗艺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