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斐然

作品数:24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彝族滇中纠纷解决纠纷解决机制实证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论坛》《牡丹江大学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长安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课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云南彝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被引量: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1期10-15,共6页苏斐然 
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对策研究(SYSX201606)
彝族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其保护和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彝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着保护意识不强、旅游开发不当、申报积极性下降、村落日益空心化、保护资金渠道不畅、借助外力改造效果不...
关键词:云南 彝族 传统村落 保护 利用 
电视与乡村社会纠纷观念的变迁——基于一个云南哀牢山彝族村寨的实证研究
《红河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23-26,33,共5页苏斐然 
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对策研究(SYSX20160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这一象征现代生活方式的技术装置在云南哀牢山彝族地区迅速普及。作为一种传播现代观念的利器,电视的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纠纷观念。如何在大众媒介加速进入乡村社会的形势下,客观分析大众媒体对乡...
关键词:电视 彝族村落 纠纷观念 变迁 现代化 
彝族民间故事中的信仰文化述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46-51,共6页苏斐然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D2014YB22
数量众多的彝族神话等民间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情节和观念,如天象天体崇拜、虎崇拜、龙蛇崇拜、蛙崇拜、葫芦崇拜、竹崇拜、树崇拜、火崇拜等。彝族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及与之相伴的宗教信仰文化,反映了彝族先民对世界的思考...
关键词:彝族 民间故事 信仰 自然崇拜 
彝族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类型与意蕴研究被引量:1
《民族论坛》2016年第5期17-21,共5页苏斐然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研究"(JD2014YB22);楚雄师范学院学术骨干项目"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以楚雄彝区为中心的研究"(13XJGG02)的阶段性成果
彝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多样,具有独特性、生动性和可感性。这些女性形象,是彝族优秀伦理道德观的反映、彝族传统社会角色定位的折射、彝族传统习俗的反映、自由奔放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折射、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写照以及彝族社会...
关键词:彝族民间故事 女性形象 类型 意蕴 
我国法院绩效考核制度的反思与调整被引量:1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年第10期28-30,共3页苏斐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规划项目"法院案件管理机制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2YJA82005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法院系统推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存在唯量化、唯数据论、效率至上、推行概念法学方法论等观念误区,存在把不宜和不能量化的指标强行量化、指标设计不切合实际、量化指标之间相互矛盾等制度缺陷,导致审判工作出现异...
关键词:法院 绩效考核制度 反思 调整 
云南省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成绩、问题与对策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111-114,共4页苏斐然 
通过六十多年的努力,云南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的问题。为此,要从适当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做好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修改完善工作,修...
关键词:云南省 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成绩 问题 对策 
国家在场与民族乡村秩序的变迁——以云南哀牢山罗鲁彝族村落为个案的研究被引量: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65-70,共6页苏斐然 刘祖鑫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研究"(JD2014YB22)
随着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国家在场的不断深入,罗鲁彝族乡村社会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变革,乡村秩序格局出现了诸多深刻变化。严密的家族组织开始有所分化,村内权威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纠纷解决机制出现嬗变,新社会组织和新社会规...
关键词:国家在场 彝族 乡村秩序 变迁 
苦荞在彝族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沉淀与意义再造被引量:6
《民族论坛》2016年第2期64-67,98,共5页苏斐然 刘祖鑫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研究"(JD2014YB22);楚雄师范学院学术骨干项目"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以楚雄彝区为中心的研究"(13XJGG02)的阶段性成果
以苦荞为主的荞麦是彝族社会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彝族人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和从事各种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物品。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彝族人创造了源远流长的苦荞饮食文化,苦荞成为彝族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符号。近二十年来,苦荞面临着被弃种...
关键词:苦荞 彝族 饮食文化 
彝族民间故事的现代价值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4-8,共5页苏斐然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研究课题"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研究"(JD2014YB22);楚雄师范学院学术骨干项目"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以楚雄彝区为中心的研究"(13XJGG02)
作为彝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民间故事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至今还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彝族民间故事是提升大众道德素质的思想宝库、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经典教材、陶冶大众情操的...
关键词:彝族民间故事 现代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乡村无讼社会形成之原因探微——以云南中部哀牢山罗鲁彝区为例的讨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53-57,共5页苏斐然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D2014YB22;楚雄师范学院学术骨干项目"社会变迁与彝族乡村秩序的构建--以楚雄彝区为中心的研究";项目编号:13XJGG02
罗鲁彝族村落内部注重调解的纠纷解决文化源远流长,人们遇到纠纷时,不习惯用诉讼的方式解决,大部分纠纷都能用调解的方式化解。形成这一无讼秩序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调解的法文化传统;自然经济特征鲜明的经济模式;牢不可破的血缘...
关键词:彝族乡村 无讼 形成 原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