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作品数:6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市大港人民检察院更多>>
发文主题:检察机关检委会人民检察院检察刑事案件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检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
《天津检察》2019年第2期41-42,共2页赵刚 
根据2018年修正后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0条第4项和第21条第1款的规定,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提起公益诉讼,可以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第6条和第33条具体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调...
关键词: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法律若干问题 第21条 第20条 法律规定 诉讼案件 
司法警察在远程提讯中的角色定位
《天津检察》2019年第2期74-75,共2页赵刚 武立生 韩立彬 
为适应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后司法警察主要职责发生重大转变的新情况,基层院司法警察大队应以辅助检察官司法办案为重点,将远程提讯保障任务列入日常警务工作。基层院司法警察大队主要负责办理送达、提解、看管、还押手续,让犯罪嫌疑人、...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 司法警察 远程提讯 
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的自愿虚假认罪风险及其防范
《天津检察》2019年第1期50-51,共2页赵刚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刑事诉讼法的原则之一,通常而言在无刑讯逼供的情况下,除极少数"自愿顶包者”外,无辜者不会认罪。但并非总是如此,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做出认罪的虚假供述。当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引入之后使其...
关键词:认罪态度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犯罪嫌疑人 风险 程序 法的原则 刑事诉讼 刑讯逼供 
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故意的认定
《天津检察》2018年第6期56-57,共2页赵刚 
一、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原系甲家电集团家电工艺装备研究所冰箱客户代表。经查,2010年10月20日、10月22日,张某违反与甲家电集团签定的保密协议,将工作中获取的该集团钣金冲压件和注塑件定价信息编辑成123.xls和456.xls两个文件,于2010...
关键词:侵犯商业秘密罪 主观故意 客户代表 工艺装备 案情简介 保密协议 信息编辑 竞争关系 
“静置沉淀”是否属于污染环境罪中的“非法处置”行为?
《天津检察》2018年第4期52-54,共3页赵刚 
理论和实践中对污染环境罪中的“非法处置”行为的认定存在分歧,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出现。明确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对此类罪犯罪构成要件之“处置”行为认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周某、曹某、朱某涉嫌污染环境罪为例进行分...
关键词:污染环境 行为认定 沉淀 犯罪构成要件 保护法益 
浅析幼师虐童案的法律定性
《天津检察》2018年第2期40-41,共2页赵刚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幼儿园教师虐待幼童案频频见诸媒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虐童行为,我国刑法适用的罪名有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刑法修正案(九)还增设了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该罪名的增设,改变了刑法之前的虐待罪主体...
关键词:法律定性 幼师 幼儿园教师 社会福利院 刑法适用 故意伤害罪 虐待罪 刑法修正案 
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关键
《天津检察》2017年第6期59-61,共3页赵刚 
一、案情简介 犯罪嫌疑人李某成立了A投资公司,自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后招聘王某、赵某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招聘业务员、组织策划宣传,向社会吸收投资款,王某、赵某及其招聘的业务员从集资款中按引资比例获取提成。李某还招...
关键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占有目的 集资诈骗罪 投资公司 犯罪嫌疑人 法定代表人 案情简介 副总经理 
看守所所长虚报冒领行为是否属于利用职务之便?
《天津检察》2017年第6期38-40,共3页赵刚 
简要案情 被告人程某某,原系某看守所所长。2003年5月至2008年8月,程某某利用担任某看守所所长的职务之便,以看守所购买伙房煤为由,虚构购煤单据13张。后程某某将虚开的13张单据签字“准支”后,交给该所先后两任司务长,分别将13...
关键词:利用职务之便 看守所 冒领行为 所长 虚报 2008年 被告人 单据 
检察机关同步介入侦查排除非法证据探究
《天津检察》2017年第5期57-58,共2页赵刚 
两高三部印发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主导权,其中第14条明确要求检察机关在侦查期间接受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申请,应当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检察机关 侦查期间 同步 犯罪嫌疑人 人民检察院 辩护人 审前程序 
“人肉搜索”的结果可以入罪
《天津检察》2017年第4期61-63,共3页赵刚 
2017年5月8日,“两高”联合颁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新司法解释明确,为“人肉搜索”提供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如果造成受害人精神失常、死亡等严重后果,最高将面临7...
关键词:“人肉搜索” 入罪 法律若干问题 个人信息 《解释》 刑事案件 违法行为 精神失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