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莲

作品数:33被引量: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德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贝尔文学奖荷尔德林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外国文学评论》《四川戏剧》《德国研究》《绥化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阿诺德·茨威格基于压抑理论的精神分析书写
《绥化学院学报》2025年第3期66-69,共4页赵蕾莲 胡曦文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279);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重大项目(22XNL018)。
德国犹太裔现代作家阿诺德·茨威格的叙事作品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密不可分,其早期作品《克劳迪娅的故事》、中期长篇小说《格里沙中士案件》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梦是珍贵的》都典范地体现作家对精神分析理论中压抑学说的接受过...
关键词:阿诺德·茨威格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压抑 精神分析书写 
里尔克的性欲书写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启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13,22,共14页赵蕾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全集》德译汉与研究”(21&ZD279);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重大项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1907—2021年”(22XNL018)。
里尔克以性欲书写关注现代人的身心感受,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以丰富文学创作。其性欲书写得益于从尼采肯定性欲的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的幼儿性欲理论中所获得的启示。与里尔克亦师亦友的莎乐美向他传授尼采与弗氏的共同观点:批评基督教禁...
关键词:里尔克 莎乐美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尼采生命哲学 性欲书写 
探究弗洛伊德汉译的翻译底本问题被引量:1
《上海翻译》2023年第5期30-36,共7页赵蕾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全集》德译汉与研究”(编号:21&ZD279);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重大项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1907-2021年”(编号:22XNL018)。
在中国百余年的弗洛伊德译介史中,翻译底本作为核心问题日益凸显。中国迄今尚无弗洛伊德著作全集的德汉直译成果问世,现有译本大多为英文转译。但即便权威的英语标准版也因翻译理念偏差存在不足,致使由德语经英语再到汉语的翻译路径会...
关键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全集德语版 英语标准版 德汉直译 英文转译 
探究德国浪漫派“艺术宗教”的形成路径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3期39-47,共9页赵蕾莲 冀玥彤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全集》德译汉与研究”(编号:21&ZD279);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重大项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1907—2021年”(编号:22XNL018)的阶段性成果。
德国早期浪漫派作家瓦肯罗德和蒂克在《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中突出展现艺术神圣化,即观赏艺术唤起的感觉具有虔诚性。艺术本身成为揭示浪漫派的重要范畴“无限”的媒介,作家利用宗教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倡导艺术自主。就艺术...
关键词:艺术宗教 艺术神圣化 宗教美学化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路德维希·蒂克的戏剧创新理念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21年第7期31-36,共6页冀玥彤 赵蕾莲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路德维希·蒂克的艺术观”(项目编号:20XHN112)的结项成果。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路德维希·蒂克颇具现代意识,其戏剧理念赋予同期德语戏剧以新的时代精神,对德国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他以反思式"诗意幻觉说"继承并突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沉浸式"真实幻觉说",指出作家和观众需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运...
关键词:路德维希·蒂克 德国戏剧 浪漫主义 戏剧接受 戏剧功能 戏剧导演 
论戈特弗里徳·凯勒小说《人靠衣装》中的社会转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25-35,153,共12页冀玥彤 赵蕾莲 
瑞士著名作家戈特弗里徳·凯勒的中篇小说《人靠衣装》(1874年)描绘了瑞士富裕小城哥尔达赫由封建等级制向资本主义现代化过渡时的社会形态。作者将主人公塑造成“冒充体面者”,从而巧妙地讽刺揭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荒唐现象。凯...
关键词:戈特弗里徳·凯勒 《人靠衣装》 社会转型 
双影人主题透视的现代危机——以让·保尔和克莱斯特的作品为例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9年第9期177-185,192,共10页赵蕾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国作家让·保尔研究”(17BWW073)
德国杰出作家让·保尔和克莱斯特对双影人主题的演绎堪称经典,透视了自我分裂与丧失身份认同等现代危机。让·保尔在长篇小说《齐本凯斯》中对“双影人”的演绎给德语文学中这一概念和主题带来重要突破。主人公在其双影人莱普盖伯的帮...
关键词:让·保尔 克莱斯特 双影人 自我分裂 身份认同危机 
论荷尔德林诗文中体现的德意志民族发展观
《德国研究》2019年第3期102-116,136,共16页霍光 赵蕾莲 
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荷尔德林的德意志情怀研究”结项成果
荷尔德林时期的德意志是文化民族。作为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以法国大革命的崇高理想和古希腊文化为楷模,憧憬德意志美好未来。但法国的恐怖统治促使他摒弃激进的、暴力的革命道路,拥护符合进化理念的渐进式发展道路。本文结合时代历史...
关键词:德意志民族观 荷尔德林 古希腊 法国大革命 渐进式发展模式 
让·保尔《美学预备学校》中的幽默诗学被引量:4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2-24,共13页赵蕾莲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作家让.保尔研究"(项目编号:17BWW073)
让·保尔是德国著名的幽默叙事大师。他以"幽默"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创作了多部幽默小说。他对德语长篇小说的发展以及"幽默"概念在德语语境中的拓展都厥功至伟。其《美学预备学校》(1)论述幽默的本质和特征,作为德国首部幽默理论著...
关键词:幽默 诗学 诗艺 神性 《美学预备学校》 
让·保尔政论文中以世界主义为前提的德意志情怀被引量:1
《德国研究》2018年第2期95-106,127,共12页赵蕾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作家让.保尔研究"(批准号:17BWW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德国著名叙事大师让·保尔创作了多部幽默长篇小说和德国首部幽默理论著作。他秉承包容性的民族主义,其爱国情怀以世界主义为前提,与民粹分子狭隘的爱国主义截然相反。这主要体现在其四篇政论文中:《致德国的和平布道》《德意志的黎明...
关键词:让·保尔 世界主义 民族主义 德意志 拿破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