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泽洪

作品数:114被引量:65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醇溶蛋白染色体山羊草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科学通报》《西北农业学报》《作物学报》《高技术通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原始种质的小麦育种技术体系被引量: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961-972,共12页李生科 郝明 张连全 黄林 甯顺腙 袁中伟 姜博 陈雪 陈雪姣 颜泽洪 伍碧华 郑有良 刘登才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YZ0002、2023YFN0085);四川省麦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wheat-10)。
【目的】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地方品种以及利用它们创制的育种原始种质,具有大量未被育种利用的遗传变异。但是,由于普遍具有明显缺陷、产量潜力低,育种家不愿意用,从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育种原始种质的利用效率不高,仍然是亟待解决...
关键词:小麦 育种原始种质 顶交 两段选择 渗入育种 
野生二粒小麦主要农艺特性融入普通小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2023年第5期1184-1196,共13页刘佳 龚方仪 刘亚西 颜泽洪 钟晓英 陈厚霖 黄林 伍碧华 
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21YFH0110);四川省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2022ZDZX0014)资助。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ssp.dicoccoides)是普通小麦的四倍体祖先种,具有广泛的基因型变异,是改良普通小麦的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对不同年份和地点四个环境下的161份野生二粒小麦渗入系材料的株高、分蘖数、小穗数、抽穗期、...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农艺性状 远缘杂交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渗入杂交与小麦杂种优势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2年第26期3165-3174,共10页郝明 张连全 黄林 甯顺腙 袁中伟 姜博 颜泽洪 伍碧华 郑有良 刘登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9353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2000);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02);四川省麦类产业技术体系(2019-2023)资助。
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小麦增产稳产的重要途径.渗入杂交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发展动力.小麦具有大量可渗入利用的近缘属种,同时基因组结构有利于外源基因渗入.目前常用的基因渗入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染色体工程,通过不同基因组之间的...
关键词:小麦 杂种优势利用 渗入杂交 染色体工程 多倍体 
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育种被引量:11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2年第1期40-48,共9页郝明 张连全 黄林 甯顺腙 袁中伟 姜博 颜泽洪 伍碧华 郑有良 刘登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35303);四川省育种公关(2021YFYZ0002);四川省麦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wheat-10)。
普通小麦是由四倍体小麦栽培类型与野生二倍体节节麦远缘杂交形成的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保持了四倍体小麦的高产潜力,D基因组的加入丰富了食品加工产品类型、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与二倍体作物不同,普通小麦有3个亚基因组,存在大量重...
关键词:小麦育种 人工合成小麦 节节麦 育种方法 外源渗入 
小麦新品种蜀麦691丰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农业科技》2020年第12期14-15,共2页李伟 魏育明 代寿芬 颜泽洪 陈国跃 蒲至恩 赵晓芳 
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SCCXTD-2020-11);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18JY0020)。
根据蜀麦691的品种特点,在其丰产优质生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地高产示范总结的栽培技术经验,制定了稻茬田蜀麦691丰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供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和种粮大户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关键词:蜀麦691 丰产优质 技术规程 
小麦族的基因组显性及其育种学意义被引量:4
《作物学报》2020年第10期1465-1473,共9页刘登才 张连全 郝明 黄林 甯顺腙 袁中伟 姜博 颜泽洪 伍碧华 郑有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35303,31671689,31671682);四川省育种公关和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
小麦族包含大量由不同基因组组成的异源多倍体物种。同一个异源多倍体物种的不同基因组可能对表型性状产生非对称性贡献,例如小麦属多倍体物种的形态分类特性,更像其A基因组供体物种,这种现象称为A基因组显性。由于基因组显性,小麦族形...
关键词:基因组非对称 异源多倍体 轴心基因组 
源自ICARDA小麦hm18的抗条锈性研究被引量:1
《西南农业学报》2012年第6期2070-2073,共4页蒲宗君 郑建敏 颜泽洪 夏先全 刘于斌 
四川省农科院优秀论文基金(2011);国家自然基金(31071411);国家"十二五"小麦新品种培育与扩繁(2011BAD35B03);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续资助计划(2012JQ0066)
源于国际农业干旱研究中心的耐旱型小麦hm18对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3的反应型,不同于目前育种利用的抗条锈基因Yr5、Yr10和Yr15,表现为中度抗病型。用条锈菌小种条中33接种hm18分别与夏440、台长29杂交的F1、F2和F2∶3家系群体进行...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遗传分析 基因 SSR标记 
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两个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上游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397-402,共6页杨帆 颜泽洪 代寿芬 韩畅 胡喜贵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9ZA077and09ZZ024)
应用PCR技术对新麦草PI429801和PI406469的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上游序列进行了克隆,得到长度分别为998和1000 bp的HMW-N1和HMW-N2序列。比较发现,HMW-N1与麦类HMW-GS基因上游序列一致性在85%以上,与滨麦(Leymus mollis)序列DQ073542一致...
关键词:新麦草 高分子量谷蛋白 上游序列 序列分析 
簇毛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19-124,共6页代寿芬 颜泽洪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09ZQ026-088);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9ZA077)
以簇毛麦PI491576的总DNA为模板,经PCR克隆和测序得到了2个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完整编码区,暂定名为LMW-V1和LMW-V2,其核苷酸序列分别为810和855 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有270和285个残基。根据低分子量谷蛋白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进...
关键词:簇毛麦 低分子量谷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小麦品系ICA56抗条锈病鉴定及其抗性基因SSR标记被引量:1
《植物病理学报》2009年第1期61-66,共6页蒲宗君 陈国跃 陈华 郑科 魏育明 颜泽洪 杨武云 郑有良 
国家支撑计划(2006BAD13B02);四川省青年基金(07ZQ026-038);四川省“十一五”育种攻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2005)
小麦品系ICA56对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0、CYR31和CYR32均表现免疫反应;遗传分析表明,ICA56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基因等位性测定显示,ICA56所含抗条锈病基因不同于已知抗锈基因Yr5、Yr10、Yr15和Yr26,暂将该基因定名为YrICA56。...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等位测定 基因 SSR标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