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

作品数:34被引量:18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人工智能主体间性自我他者动态交互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感知中的偏见如何可能?
《哲学分析》2025年第2期69-79,197,198,共13页何静 
国家社科基金“预测心智视野下的群体智能研究”(项目编号:22BZX040);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22&ZD034)阶段性成果。
从词源上说,偏见意味着依据先例作出判断。但在今天,偏见更多的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它意味着个体未经仔细审查就作出无根据的预先判断。过去的三十年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偏见”深刻地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感知和理解。这一发...
关键词:社会感知 偏见 联想 预测加工 先验知识 
人机交互中的“交互”:信息协同还是相互规定?
《浙江学刊》2025年第1期57-64,239,共9页何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预测心智视野下的群体智能研究”(22BZX040);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22&ZD034)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工程技术研究者们对人机交互的技术实现问题进行了持续的探究,同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们也对人与计算机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交互,以及人机交互的本质是什么...
关键词: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认知 技术 双向建构 
人工智能时代的儿童主体间性及其发展被引量:2
《教育发展研究》2024年第20期61-68,共8页何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预测心智视野下的群体智能研究”(22BZX040);上海市哲社项目“预测心智视角下的社会规范问题研究”(2021BZX001);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22&ZD034)的部分成果。
儿童在社会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细而复杂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可能?这种我们称之为“主体间性”的能力是一种先天固有还是后天形成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以及社交机器人技术是否构成对儿童主体间具身性交互的挑战?这些...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初级主体间性 次级主体间性 动态交互 
脑机接口不构成对具身认知的挑战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何静 
国家社科项目“预测心智视野下的群体智能研究”(22BZX040);上海市哲社项目“预测心智视野下的社会规范问题研究”(2021BZX002);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22&ZD034)。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将主体大脑中的神经信号转化为控制外部设备的指令,从而实现了从思想到行动的直接转化。不少研究者认为,脑机接口表明了认知过程能够以非具身方式实现,因而身体的感知运动过程对于认知来说并非不可或缺。从预测加工的...
关键词:脑机接口 具身性 非具身 预测加工 具身认知 闭锁综合征 感知运动理论 
社会心智中的认知渗透与预测加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第11期48-54,共7页何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预测心智视野下的群体智能研究”(22BZX040);上海市哲社项目“预测心智视角下的社会规范问题研究”(2021BZX001)。
社会心智是我们处理和运用他人信息的能力。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社会心智的情境性特征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然而,“情境”不仅涉及个体行动和与他人交互的具体语境,还涉及更为广阔和根本的文化境遇。从知觉的认知可渗透性视角看,文化...
关键词:知觉经验 文化 认知渗透 预测加工 语义融贯 
生成的主体间性:双向预测与意义建构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1期109-110,共2页何静 
积极吸纳认知神经科学中关于预测心智模型的研究成果,以及引入中国哲学中关于“事”的敏锐洞见,能够为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所遭遇的困境提供新的理论出路。一方面,预测心智的理论模型能够为主体间的动态交互过程提供脑与神经机制的说明;...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 心智模型 认知神经科学 动态交互 双向预测 交互过程 意义建构 研究成果 
生成的主体间性:双向预测与意义建构被引量:11
《哲学分析》2022年第4期111-122,198,共13页何静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预测心智视角下的社会规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BZX001)阶段性成果。
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社会交互过程的具身性本质,主张主体通过特定情境中第二人称式的交互过程达成了对他者的理解。就研究现状而言,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主体间精细而复杂的交互如何可能其背后的认...
关键词:主体间性 生成 “事” 自我与他者 
预测加工:群体智能研究的新范式被引量:4
《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29-34,共6页何静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预测心智视角下的社会规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BZX001)的阶段性成果。
群体智能无法在认识论上被还原为个体认知的智力成果,它在根本上依赖于个体间的社会性预测、规范性调整以及系统层面的制度化整合。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兴起的预测加工理论,不但在处理大脑与知觉的关系上导向了哥白尼式的革命,而且...
关键词:群体智能 预测 滞留 前摄 层级加工 
社会心智:描述性预测与规范性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2期42-43,共2页何静 
社会心智指心智的社会维度,即处理和运用他人信息的能力。在过去的三十年间,经典的社会心智理论将社会心智看作个体(基于理论或模拟)对他人的心智状态进行预测和解释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典的社会心智理论忽略...
关键词:动态交互 心智状态 社会维度 心智理论 描述性 预测能力 规范性 
社会心智:描述性预测与规范性预期被引量:6
《哲学研究》2021年第8期119-127,共9页何静 
华东师范大学青年预研究项目“预测心智视角下的社会规范问题研究”(编号2021ECNU-YYJ009)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心智指的是个体处理和运用他人信息的能力。预测的社会心智观将大脑的预测模型推广到社会认知领域,强调社会交互是两个贝叶斯大脑持续进行双向预测的过程。这种社会心智观基于亚人层次的神经机制,说明了个体如何对他人接下来"会做什...
关键词:社会心智 预测模型 描述性预测 规范性预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