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作品数:18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黄山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剧目民俗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机制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民族文学研究》《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晋阳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色资源、模块结构与审美涵育——地方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2期76-83,共8页周涛 
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中安徽地方红色文艺资源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建构研究”(2022jyxm1454)。
地方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应根据现实情势、学校及课程本身的特点与地位作出积极变革:彰显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貌,聚焦红色资源,引入地方文艺,形成课程特色与优势,在文学史中照亮“四史”红线,在作家作品中阐发社会主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 中国现当代文学 红色资源 模块结构 审美涵育 
当代徽剧发展机制平议——由《惊魂记》生发的思考被引量:1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周涛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当代地方戏曲剧目民俗记忆研究”(AHSKY2016D154)。
徽剧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惊魂记》不仅集中代表了徽剧近年来的建设成就,更显示出当代徽剧发展机制:汲取戏曲跨文化改编的“中国化”经验,发扬徽剧的“开放性”传统,守持其“民俗性”品格,探索“现代化”路径。从审美原则、剧种特色、...
关键词:徽剧 《惊魂记》 民俗性 现代化 发展机制 
拉魂旧腔谱新歌--当代泗州戏剧目生产机制论析被引量:3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2-19,共8页周涛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当代地方戏曲剧目民俗记忆研究”(AHSKY2016D154).
泗州戏拥有民俗艺术的精神品格,凭借剧目得以存在和表现.其传统剧目提供了作为民俗镜像的戏剧情境,当代剧目显示出经由民俗记忆生发出时代话语的生产路径,近年来的剧目创作更是表现出自觉汲取民俗资源的新动向.聚焦民俗,表述时代,当代...
关键词:泗州戏 剧目 民俗 生产机制 
激活民俗生活世界——当代庐剧剧目创编机制刍论被引量:1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周涛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当代地方戏曲剧目民俗记忆研究”(AHSKY2016D154)。
从民俗视域展开探究,庐剧显现出其精神品格及当代剧目创编机制。传统庐剧拥有民俗生活世界的戏剧情境,以及使民众获取生存资源、认同自身及其文化共同体的功能。庐剧传统剧目的当代改编及现代戏的创作过程中潜隐着民俗记忆的深层结构,...
关键词:民俗 生活世界 庐剧 创编机制 
新时期“袍带戏”剧目当代嬗变刍论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50-55,共6页周涛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民俗场域中安徽当代地方戏曲剧目创编机制研究”(SK2017A038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6D154)。
剧目或剧目类型支撑起中国戏曲的实体性存在,其中,“袍带戏”在现代语境中独特的生存态势使其成为观照戏曲生命力的风向标。它在新时期以来彰显现代性精神价值,生发出对于现代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吁求,接通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
关键词:袍带戏 当代嬗变 现代性 民俗场域 
新四军抗战演剧机制论析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61-67,共7页周涛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民俗场域中安徽当代地方戏曲剧目创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2017A0385)
新四军以戏剧作为承担文化建军重任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开展了抗战演剧运动。其中,部队和华中根据地地方剧团以及院校等机构共同组建的动态三角结构形成保障演剧运行的组织体制;以新型创作伦理为内动力,通过对移植和改编剧目“推陈出新”...
关键词:新四军 华中抗日根据地 演剧机制 
“神”“魔”之变:新中国戏曲剧目中女性原型阐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64-72,共9页周涛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当代地方戏曲剧目民俗记忆研究”(AHSKY2016D154)
新中国戏曲中的女性形象通过"神女"和"魔女"两种原型人物沟通了历史记忆,其塑造过程体现为既可以凭借原型所提供的审美资源形成对于她们的接受,又可以通过其"更新"功能生长出新的精神意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更多强调政治意识形态意义;新...
关键词:新中国戏曲 女性原型 政治意识形态 现代性 道德伦理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养课程构型与实践——基于地方性及模块化理念的探索被引量:3
《黄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97-101,共5页周涛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文类人文素养课程的建设是针对当下高等教育的现状,为此类高校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改革建构模型和探索路向。它汲取高校属地地域文化作为课程内容,获得稳定新颖的教学资源,形成独特生动的教学情境,培育人才的地方情怀;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中文类人文素养课程 地域文化 模块化 
被“开发”的乡土及其伦理现实主义省思——贾平凹《带灯》论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65-70,共6页周涛 
面对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城镇化进程,贾平凹的《带灯》聚焦于乡村生活世界的独特伦理景观,发掘和评估当下乡村社会所遭遇的现代性困境以及由此提炼而成的"中国经验"。"带灯"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贾平凹复苏传统伦理记忆的努力,她的...
关键词:带灯 “写伦理” 现实主义 现代性困境 
民俗记忆的复苏与生长——新中国“神鬼戏”的“人民戏曲”化嬗变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5年第10期127-132,共6页周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新中国戏曲剧目原型研究:1949-2000"(项目批准号:10YJC75113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戏曲向有“生天生地生鬼生神”的想象传统,朱权《太和正音谱》列“神头鬼面”为杂剧“十二科”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独具的剧目类型,“神鬼戏”凝聚并传达了独特的民俗记忆与兴味,如《窦娥冤》《牡丹亭》等剧目已成为戏曲经典...
关键词:中国戏曲 鬼戏 记忆 民俗 新中国 中国传统戏曲 《太和正音谱》 嬗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