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和

作品数:19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人格特质李叔同意味苏曼殊遗民诗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命感发与高举远慕:“中国诗教十人谈”的诗学追求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朱兴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近代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项目编号20BZW009)阶段性成果
2024年7月7日,“能写之:中国诗教十人谈”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召开。与会专家围绕“能写之”的主题,坦诚表达了各自对当代古典诗歌写作和诗教工作的理解。与会专家尽管有不少分歧,但也达成了一系列基本共识,即:技进乎道,是谓...
关键词:诗教 十人谈 能写之 境界 
杨鸿烈《中国诗学大纲》勘校弁言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336-368,共33页朱兴和 
贵州省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中国美感:古典资源的再发现与现代重建”(课题编号:18GZGX0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20BZW009)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
《中国诗学大纲》是杨鸿烈在新文化观念影响之下对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一种理论反思,是一部个性鲜明、瑕不掩瑜的著作。无论从民国时期古典诗学学史的角度,还是从百年新诗诗学史的角度考察,该书都有一定参考价值。该书在诗学观念革新、...
关键词:杨鸿烈 中国诗学大纲 内容 学术价值 
超社的诗学思维与思想文化意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529-554,共26页朱兴和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晚清民初的同光体诗学研究”(2019年)结项成果的一部分
如何评价以超社为代表的清遗民诗人的诗学成就和思想文化意义,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思想史话题。在政治、文化和艺术三个层面,新文化阵营的主要人物都有“污名化”清遗民的倾向。这是因为新文化阵营很难避免意缔牢结的干扰。从政治学的角度...
关键词:超社 清遗民诗人 意识形态 保守主义 现代性 
现代中国的“腐殖质”:超社逸社的思想遗迹
《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174-179,共6页朱兴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项目号:20BZW009)的阶段性成果。
超社逸社是民国时期活跃于上海租界的清遗民诗社。政治上,这群诗人忠于清廷而拒斥民国,参与了颠覆袁世凯、张勋复辟、筹建伪满洲国等重大政治事件。文化上,他们秉持保守主义的立场,追慕古人,守护传统,参与了一系列文化工程。诗学上,他...
关键词:超社 逸社 遗民诗人 民国 政治 民国文化 
俞明震移居杭州之因缘及居杭时期心境考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24-136,共13页朱兴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20BZW009)的阶段性成果。
1915年,鲁迅登门拜见之后不久,俞明震即辞官南下,移居且终老于杭州。俞明震之所以选择移居杭州,是因为此前他至少六次到访杭州,杭州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而且,西湖边上有一位非常理想的结邻对象。俞明震在西湖边构筑了一个富于古...
关键词:俞明震 觚庵诗存 杭州 鲁迅 
“兴于微言”而“止于至善”——论叶嘉莹《小词大雅》的词学体系、诗性书写与生命体悟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1年第3期89-99,169,共12页朱兴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20BZW009)
《小词大雅》是叶嘉莹毕生词学论述的回顾版和浓缩本。背后有一个结构精严的词学体系,主要包括词学本体论、词史建构、词学史建构和批评实践四大模块。以"要眇幽微"说和"弱德之美"说为核心的词学本体论是这一体系中最富原创性和普泛意...
关键词:叶嘉莹 小词大雅 词学体系 微言 
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诞生、逻辑层次及生命诗学意味被引量:2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202-225,共24页朱兴和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守正以创造:古今中西之争与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研究”(16JJD75001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20BZW009)的阶段性成果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酝酿于1950年代末,基本成型于1970年代初。此后数十年,叶嘉莹从未停止继续修正和阐发的工作。"兴发感动"理论有三个逻辑层次。第一次层涉及诗兴的发生和文本的生成。第二层涉及文学的审美特征和文学的本质。第三层...
关键词:叶嘉莹 兴发感动 逻辑层次 生命诗学 
黄叶楼之乌托邦及其现代遭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53-64,共12页朱兴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守正以创造:古今中西之争与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研究”(16JJD750016);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项目“清末民初古典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WKCX1915)。
清末民初,黄叶隐居的古典诗意在"江南义士"刘三那里有了更丰富更深入的发展。通过解读刘三《黄叶楼遗稿》,可以感知到刘三夫妇乃至一批南社诗人对理想乡居生活的浪漫想象。其中包含着对幸福家庭、诗性生活及理想政治的强烈渴求。如此美...
关键词:刘三 黄叶楼 乌托邦 
陈独秀存诗考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7期243-259,共17页朱兴和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守正以创造:古今中西之争与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研究"(批准号:16JJD750016);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清末民初古典诗歌的现代转型"(项目编号:17PJC069)的阶段性成果
陈独秀存诗是研究陈独秀的宝贵史料。遗憾的是,目前收录陈独秀诗作比较权威的《陈独秀著作选编》和《陈独秀诗存》都存在考辨不明的情况。笔者认为,除了一些明显的讹误、羼入和遗漏需要订正或补入,另外一些诗作需要经过严格考辨才能决...
关键词:陈独秀 诗歌 考辨 安徽俗话报 
“文学革命论”与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
《文艺研究》2017年第11期60-70,共11页朱兴和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古今中西之争与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研究"(批准号:16JJD750016);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批准号:17PJC069)成果
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与其"文学革命论"看似矛盾,但其实未必存在真正的价值冲突。对读《文学革命论》和20世纪30年代陈独秀在狱中关于诗歌的谈话,可以发现陈独秀对旧诗的存废问题采取悬置的审慎态度,这就为旧诗留下暧昧的生存空间。"文...
关键词:陈独秀 诗创作 古典诗歌 现代中国 思想艺术 古典文学 新文学运动 存殁六绝句 山林文学 旧体诗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