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华

作品数:35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传记文学传记作品五四新文化运动文体学术思想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江淮论坛》《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代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胡适的思想文化人格
《关东学刊》2017年第1期67-76,共10页朱文华 
胡适具有明确的人格意识,既有大量的学理性表述,又有实践中的身体力行。胡适一生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点,尤其是在长期职业性的思想文化活动中所流露出来的各种鲜明的人格形象,更是充分呈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人格"诸要素以及体系上的...
关键词:胡适 知识分子 思想文化人格 道德建设 
近代报刊革命诗话的创作与传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46-51,共6页朱文华 李德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5007)
清末民初,近代报刊出现了以宣传民主革命为己任的新型诗话,即革命诗话。它的产生和传播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学产物。从其历史演变来看,近代报刊革命诗话以1911年为限,分为两个重要发展时期,并有着各自的诗学倾向。它的产生与传播一...
关键词:近代报刊 革命思想 诗话 传播 
论胡适的文化使命感被引量:3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29-38,共10页朱文华 
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文学现代化"(编号:08JJD75107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感",作为社会上的广义的"仁人志士"通常所抱有的庞大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意义,其整体上的思想质地,既有现代性与传统的贯通,又有西学特色与民族文化要素的结合,属于中国现代思...
关键词: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社会责任感 文化使命感 胡适 文化报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被引量: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7,共7页朱文华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104)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重要环节。“五四新人物”所予以激烈批判(抨击、清算、否定、抛弃)的“旧思想”“旧文化”,其实主要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落后反动,流毒也最为深广,尤其是在现...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杜亚泉 《新青年》 《东方杂志》 
现代“小说创作谈”文体(文类)的滥觞——关于中国近代小说家及其作品的“自序”性文字的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年第2期110-126,共17页朱文华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104
在中国近代小说史(文学史)上,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大凡某一小说家在发表(出版)自己的作品时,一般总要附之于某种说明性文字;而这类文字无不单独成篇,且又大都借用传统的'自序'文体形式。再就其具体的思想内容来看,主要在于向读者(社会)表...
关键词:文体 自序 创作 文字 中国 作品 文类 
“中国现代小说史先声期”作品的再解读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年第1期50-62,共13页朱文华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史先声期的作品,与1917年以来的五四新小说之间具有明显的历史联系,尤其在题材的表现方面,无论是理论提倡或创作实践,后者都是对前者的自然衔接。
关键词:现代小说史的先声期 题材 五四新小说 衔接 
从《镜花缘的引论》等文看胡适的妇女观被引量:2
《晋阳学刊》2007年第4期112-115,共4页朱文华 孟晖 
胡适在《镜花缘的引论》等著作中提出过许多有关妇女解放、妇女教育等社会问题的重要观点,并在现实社会中积极加以倡导。胡适妇女观的实质在于培养独立的人格、建立健全的社会,这显然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
关键词:胡适 妇女观 独立人格 健全社会 
《秋水斜阳芳菲度——中国现代女作家传记研究》序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2,共2页朱文华 
关键词:传记 作家 中国 博士论文 学术成果 学生 
传记文学作品的史学性质与文学手法的度被引量:9
《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朱文华 
在近十几年里,我围绕着倡导建立"传记学"①的问题,在传记理论研究方面,比较集中地做了一些工作,并且曾多次明确地表述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例如,我是这样提出"我的传记立场"的:
关键词:传记文学 史学性质 文学手法 表现方法 人物塑造 史料 文学形式 
晚清各体文学的走向和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被引量:3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49-58,共10页朱文华 
晚清时期的各体文学的走向 ,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着社会现实的需要而予以不同程度的变革 ,而各种有代表性的文体支流反映文体演变趋势的不同情形和结局 ,则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的艰难性和曲折性。从整体上看 ,晚清时期所启...
关键词:晚清 各体文学 文体支流 古今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