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斌

作品数:22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梦游玄言诗古典美学特征审美体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中华文化论坛》《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莲社图》研究
《中国美术研究》2021年第2期39-53,共15页李斯斌 
《莲社图》的产生为效法东晋遗风。今存几幅长卷本《莲社图》有颇多争议,而最能体现宋代《莲社图》早期面貌的实为李德素与李冲元两段跋文所记内容。通过两段跋文的细读,发现《莲社图》早期构图与文字叙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这种...
关键词:莲社图 李公麟 骑狮文殊 梵隆 
宋代李通玄造像风格研究
《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3期114-118,共5页李斯斌 
唐初居士李通玄《华严新论》自唐大历中期之后流传,影响颇广。五代之后李通玄制像风靡南方。宋代李通玄造像风格在继承五代时期风格之外,造像有了更加明显的文人化特点,从侧面表现了李通玄及其华严思想在宋代文人中的影响。
关键词:李通玄 华严新论 造像 
梦文化与中西艺术研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李斯斌 
四川师范大学校级项目"中西绘画中的‘梦幻’意识"(11QNW13)
随着中西文化发展的异质,对于梦文化理解的文艺层面也显现了不同之处。西方现代梦文化认识受到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影响,文艺作品中梦的表现成为社会文化变革的一种象征符号;而中国梦的文化中则一直强调了"梦游人生"的诗意人生哲理。
关键词: 神谕 浪漫主义 潜意识 人生如梦 
李通玄华严思想在宋代的影响
《五台山研究》2018年第2期12-19,共8页李斯斌 
李通玄华严思想研究近年来颇受重视,但对其华严思想的传播影响则较少探讨。通过对宋代材料的梳理,从李《论》入藏、义天来华、禅僧与文人以及民间信众对其思想的充分肯定等角度力图证明,宋代华严学发展中,李通玄华严思想无论在上层文人...
关键词:李通玄 华严合论 义天来华 《周易》 
李白游仙诗对绘画题材的影响被引量:1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6-10,16,共6页李斯斌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LB13-05)
"梦游"在中国古代多表现为"游仙诗"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绘画题材则出现于宋代。一方面无疑受到宋代绘画"以诗入画"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李白诗歌在宋代被世人推崇,其游仙诗对"梦游"绘画题材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李白 游仙 梦游 田园 
宋代绘画中的李白形象研究被引量:4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12-17,共6页李斯斌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LB13-05)
李白以浪漫纵逸的诗风以及潇洒放任的举止为宋人所称颂。通过现存宋代有关李白的绘画作品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李白作为禅道结合的理想人格加以推崇,此外也揭示了宋代文人与宫廷之间对李白不同层面的接受。
关键词:李白 《太白行吟图》 《李白观瀑图》 梁楷 马远 
《益州名画录》论考被引量: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71-76,共6页李斯斌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历代巴蜀画学著述研究"的研究成果
黄休复与《益州名画录》的关系历来是美术史讨论的焦点,争议颇多。通过对原有材料的重新解读与利用,对于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和辛显《益州画录》研究中诸多存疑之处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推进其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黄休复 益州名画录 益州画录 逸格 
早期道教对文艺构思理论的影响
《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56-61,共6页李斯斌 
陆机《文赋》首次探讨了文学构思活动,而学界对这一思想的来源研究尚不充分。西晋浓厚的道教文化与陆机本人精通书法和文学创作的因素,是他能成功把书法艺术构思理论运用于文学构思理论的原因。书法艺术构思活动的提出,实则又与早期道...
关键词:陆机 文赋 书法 道教 
宋代瓷器与宋代雅俗休闲文化被引量:1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28-33,共6页李斯斌 
宋代始有官窑烧制瓷器,由此,宋代瓷器生产形成了官窑与民窑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两种不同风格的瓷器,实则是宋代雅、俗文化的折射。以"定、汝、钧、官"为代表的官窑瓷器,装饰风格主要追求釉色的变化,其思想实则反映了宋代文人"道法自然...
关键词:宋代瓷器 官窑 民窑 玩物适性 儒家 休闲文化 
“道原为始”本义与回文诗体源变被引量: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31-136,共6页李斯斌 
对于回文诗体起源问题,许多研究以回文修辞格的特点为其溯源根据,这混淆了回文修辞格与回文诗体之间的差异。回文体实与离合体一样,源于图谶一类。早期回文体是一种效法天地运行的图式化文字排列方式,而后随着大量文人化创作兴起,带动...
关键词:《文心雕龙》 “道原为始” 回文诗体 源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