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玉

作品数:18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美学意义造像维摩诘宫崎骏动画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创意)(上)》《艺海》《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后现代技术与油画艺术的融合探析
《电影评介》2018年第5期83-85,共3页高金玉 
梵高作为一位后印象主义艺术派系的先驱者,一位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世界画坛的荷兰籍画家,其绘画作品有着超凡卓然的色彩明锐性、笔触感染性、线条流动性。影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以技术视角下的复古式原创与艺术视角下的印象主义高...
关键词:油画艺术 现代技术 梵高 后印象主义 绘画作品 20世纪 艺术视角 先驱者 
成都西安路出土南朝维摩诘造像辨识被引量:1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第3期38-45,共8页高金玉 
1995年成都西安路出土一批窖藏南朝石刻造像,简报整理者将其中的H1:11造像认定为道教造像。本文认为此尊造像仍然是佛教造像,主尊为汉装坐榻维摩诘像。笔者试从文献记载中查找创作维摩诘像依据、从H1:11造像所具有的南方维摩诘像特点...
关键词:南朝 维摩诘像 造型特征 
弥勒造像中的帝王化因素被引量:1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36-39,共4页高金玉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帝王——圣君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动荡社会使得人们对圣贤君主的企盼更为迫切。这种情绪与愿望落实到佛教的未来佛弥勒菩萨造像上,便形成了弥勒造像的兴盛。唐武周时期,弥陀净土信仰极为盛行。这既是时代...
关键词:弥勒 造像 帝王化 
清初恽寿平的“没骨花”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0年第3期34-36,共3页高金玉 
恽寿平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创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没骨花"。本文通过对恽寿平的艺术生平和"没骨花"的源流,及其"没骨花"设色的审美观,色彩的应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剖析,解析恽寿平独特的艺术技法。
关键词:恽寿平 “没骨花” 
简论帝后礼佛图
《艺海》2010年第6期67-68,共2页高金玉 
所谓礼佛图,就是把当时人们进行佛事活动的礼仪形式模刻到窟壁上,作为永久性的纪念。《魏书·皇后列传》中就有"高祖每遵典礼,后及夫、嫔以下接御皆以次进"的记载。
关键词:简论 佛事活动 永久性 
马蒂斯素描小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09年第12期77-78,共2页高金玉 
马蒂斯素描受到东方艺术和原始艺术的影响,其作品画面单纯,体现出一种自由、安宁和闲静的感觉。他用线描来抒发感情。他的线描艺术作品随意自如。
关键词:马蒂斯 素描 内心情感 线描 原始艺术 东方艺术 线条造型 细线条 艺术作品 画面 
魏晋维摩诘说及其艺术精神解析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09年第6期208-211,207,共5页高金玉 
魏晋时期,佛教为在中国生存,选择了与玄学相融合的道路,一种特殊的居士佛教由此而出现,相应的经书《维摩诘经》流行一时。本文通过对维摩诘其人的介绍、对此经书思想的剖析以及对《维摩诘像》的理解,透视其艺术精神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
关键词:魏晋 中国美术史 维摩诘 《维摩诘经》 《维摩诘像》 佛教文化 艺术精神 
回归——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造像被引量:2
《美术大观》2009年第11期30-31,共2页高金玉 
一个圆拱龛中,左右并坐着两个佛像的造型,叫做“二佛并坐”。遗存的北魏佛教洞窟中,如炳灵寺洞窟、巩县石窟、天龙山石窟、云冈石窟中,都出现了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据贺世哲先生统计,仅昙曜五窟就多达120余铺,整个云冈石窟,...
关键词:天龙山石窟 回归 造像 云冈石窟 洞窟 炳灵寺 佛像 北魏 
“半人”——“完人”——论高等美术教育中“人”的培养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9年第1期68-69,共2页高金玉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进行,要想真正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就得依靠高等教育对即将成为基础教育师资的人进行引导和培养,毕竟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美术教育达到人格完善。本文从主体"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代教育功利性弊端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  培养 
水墨清幽意无穷——中国山水画中的“黑”与“白”被引量:2
《美术大观》2008年第12期12-13,共2页高金玉 
  中国古代道家以黑白论世界,黑色为阴,白色为阳.中国山水画家们借山水体现他们的哲学观点,用黑白之色,创造出一个气象万千、变化无穷的艺术世界,既有其深厚的民族哲理,也有其玄妙的哲学意义,这是中国山水画最根本的原理.……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家 水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