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彬瑶

作品数:9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眼动汉语反语心理机制个人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心理科学进展》《科学中国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汉语篇章阅读中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反语表达对肯定/否定数量词“聚焦效应”的影响被引量:7
《外国语》2016年第1期12-22,共11页王小潞 黄彬瑶 李宏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编号:14ZDB155)
本研究运用眼动技术,以字面和反语表达条件下肯定/否定数量词对其后代词回指推理的"聚焦效应"为切入点,在汉语篇章阅读中考察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加工反语表述比字面表达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作为反语加工的开端,字面义总...
关键词:反语 数量词 聚焦效应 篇章阅读 眼动 
“其言非其意”: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被引量:9
《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第12期2118-2126,共9页黄彬瑶 王小潞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09BYY020)资助
反语是指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学术界围绕反语的认知过程以及影响反语认知的因素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语认知更加符合语言的平行加工模型——约束-满足模型;其加工过程受到反语类型、语调、语境以及认知...
关键词:反语 加工模型 语境 认知个体差异 
眼动技术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09-112,共4页王小潞 黄彬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脑功能成像视角下的汉语隐喻认知神经机制研究(09BYY020)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过程。眼动技术能够实时采集读者在较为自然的阅读情境下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的眼动数据,为研究不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从介绍阅读眼动研究所关注的指标出发,综述众多学者从字、词...
关键词:汉语阅读 眼动 研究指标 研究内容 
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多模态呈现被引量:1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36-139,共4页黄彬瑶 
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以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则公益广告(教育广告)为例,分析广告中所包含的多模态隐、转喻,着重考察了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隐喻"人生是旅行"和"生活是舞台"如何通过图像、声音以及话语等多种方式动态呈现。不...
关键词: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概念整合 多模态呈现 
眼动技术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中国人》2012年第23期40-40,共1页王小潞 黄彬瑶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过程。眼动技术可以提供读者在比较自然的阅读条件下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的实时的、连续的眼动数据,为研究不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本文从介绍阅读眼动研究所关注的指标出发,综...
关键词:阅读 眼动 技术 汉语 应用 认知过程 中国学者 研究所 
“花木兰”:作为“他者”的文化符号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86-187,190,共3页黄彬瑶 
在国外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中,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使用中国文化符号的现象。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与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揭示作为"他者"文化的中国文化符...
关键词:花木兰 文化符号 重构 个人主义 女性主义 
汉语后缀“-门”的社会语言学分析被引量:2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3期106-108,共3页黄彬瑶 
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最为活跃善变,最易受到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因而社会生活中任何微小的变化在人们使用的词汇中都会有所体现。针对汉语中新生后缀"-门"被广泛使用的现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变异和流行与...
关键词:汉语后缀“-门” 语言变异 社会心理 
作为“他者”的文化符号:对比分析迪斯尼动画电影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花木兰”形象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4-17,共4页黄彬瑶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
关键词:花木兰 文化符号 身份改写 个人主义 女性主义 
时政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被引量:3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年第4期58-60,69,共4页黄彬瑶 
作为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概念隐喻理论自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学界广泛的研究。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人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隐喻性语言是概念...
关键词:时政漫画 多模态隐喻 概念合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