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华

作品数:51被引量:2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新诗诗歌叙事民族神话鲁迅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广角》《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鲁迅研究月刊》《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边地记忆写出生命内层的“爱”与“怕”——姚茂椿的诗歌一解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1年第1期104-105,共2页刘长华 
姚茂椿在2016年所写的《过年》结尾有:"年过了再年轻的村落/也会剥离一些往事/我们把可望不可即的想象/弃于年头岁尾而明年的青草/又会把这一切覆盖/来年又将重新鲜嫩",这首诗可为姚茂椿全部诗歌创作做注。"过年"是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
关键词:诗歌创作 最大幸福 内层 
现代体验,传统想象——鲁迅小说中的北京叙述
《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第10期10-18,共9页刘长华 
1926年鲁迅离开了寓居长达14年之久的北京,而这一年他不无遗憾地说过,中国没有"都会诗人。我们多有馆阁诗人,山林诗人,花月诗人,……;没有都会诗人"①。事实上,从《诗经》和"楚辞"中开始,中国文学就有书写城市的篇什,有关城市都会的叙...
关键词:鲁迅小说 现代性体验 花月 现代体验 《诗经》 楚辞 馆阁诗人 出生地 
“有我在而无我执”——钱锺书诗歌与“心”意象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期53-65,共13页刘长华 
钱锺书诗歌大量使用“心”意象,它们大致从四个方面寄寓了诗人对于“心”的文化理解。一,“体”:“心外无物”与“吾心即宇宙”;二,“知”:“致知造艺,以至于天人感会,无不须施此心”——悟;三,“情”:“善养性者,不汨于情,亦不灭情”;...
关键词:钱锺书诗歌 “心”意象 立人 
论贾平凹书法艺术对其近期散文创作的影响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85-90,共6页刘长华 欧姚惠 
湖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民族神话;传说意象视野下的当代大陆新诗与台港澳新诗之互文研究"(15K078);全国社科规划办一般项目"民族神话;传说书写与中国新文学叙事的民族品格研究"(16BZW16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的书法艺术对其散文创作产生了无形的塑化与熏染作用,其书艺精髓渗透到其散文境界、语言、结构诸方面,并由此酝酿出他近期散文质朴古雅的审美风格,帮助他实现了散文创作上的自我涅槃。
关键词:贾平凹 散文创作 书法艺术 审美风格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身世恨”书写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8年第2期164-174,共11页刘长华 
"身世恨"书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大突出的文学景观。它表征了自我确认的最深切诉求和由此派生出的深重焦虑感,是考察现代中国主体现代性建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观测点。这种"身世恨"主要借助四个方面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来。一、幽怨难...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身世恨” 自我确认 立人 隐痛美学 
“沦陷”叙事与郑小驴的小说
《扬子江(评论)》2017年第6期102-106,共5页刘长华 
"沦陷"或"沉沦"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是极为常见的主题。并且这一主题大致集中性地承载着两个精神面向:第一,在"遗民"文学中,它是朝廷改旗易帜、疆壤遭受异族践踏、文化礼俗蒙难等联系在一起;第二,在"成长"文学中,它更多的意指着...
关键词:沦陷 中国传统文学 小说 叙事 中国新文学 集中性 沉沦 遗民 
生命体认与道德内省--刘怀彧近期诗歌创作的精神面向
《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20期61-67,共7页刘长华 
“向内转”,这是中国新诗参鉴相应的西方资源在现代化征程中所达成的理论共识和所要实现的实践矢的,其动因就是要诀别浪漫主义的情感泛滥、表达矫饰,“诗”与“真”要亲密无间、水乳交融。问题是波特莱尔、马拉美、里尔克们等人的诗...
关键词:诗歌创作 精神意识 内省 道德 体认 生命 中国新诗 社会现代性 
传统家风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立人”思想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6年第6期171-180,共10页刘长华 
传统家风意识与"五四"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关联密切,并渗透在其"立人"思想中。其中大致表现有以"口碑"的好坏为"立人"的参照,以保家护家的"能人"为"立人"的目标,以落实到"救房子"为"立人"的主体,以言传身教为"立人"的措施。这是对启蒙视野...
关键词:传统家风意识 现代文学 “立人” 文学精神 
“战争之子”彭燕郊抗战诗歌(1938—1940)的现代性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48-54,共7页刘长华 何雅静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学难题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母题书写"(13YB246)
有"战争之子"之誉的彭燕郊其诗歌创作生涯是在"抗战"中开启的,但与传统中国战争主题比况,其诗歌的现代性极其鲜明:第一,以"大地"意识代"江山"观念;第二,以"内心的挣扎"代单一的"诉苦";第三,以"觉醒"追求代"功名"取向。从中暗含了"启蒙"...
关键词:彭燕郊 抗战诗歌 现代性 
感悟化:《东方的太阳》拓展政治抒情诗的新路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王栋 刘长华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扬雄文论体系研究"(13C152)
谭仲池先生的《东方的太阳》,把抒情建立在与客体的心灵对话之上,结构穿梭在"求谒"的且歌且行之中,语言紧贴智性化的生命律动,作品以感悟的方式丰富、拓展了政治抒情诗的新路径。
关键词:谭仲池 《东方的太阳》 政治抒情诗 感悟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