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钿

作品数:14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独尊儒术儒学浑天说中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前进》《中国社会科学》《原道》《哲学门》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如何自信
《衡水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1-3,共3页周桂钿 
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与西方文化比较有什么优势。这些问题如果弄不清楚,那就谈不上自信,而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句空话。一、什么是文化简单地说,人的精神化成文字保存在载体上,就成了文化,也就是精神文化。历史上,文...
关键词:文化 中华文化 民族性 自信:民本 
如何对待盛世的社会问题
《衡水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15-16,共2页周桂钿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所讲的问题是西汉盛世的社会问题,所提的建议是解决盛世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其大一统、调均、教育、官不与民争利、选贤使能等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都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董仲舒 盛世 《天人三策》 大一统 调均 
今天来看董仲舒
《前进》2018年第12期54-56,共3页周桂钿 
我研究中国哲学,主要研究秦汉哲学。重要的又是王充哲学和董仲舒哲学。王充哲学是我研究的起点,董仲舒哲学是我研究的重点。我上大学时读《中国哲学史》,那里面董仲舒几乎是一无是处的哲学家:宇宙观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
关键词:董仲舒 《中国哲学史》 神学目的论 唯心主义 天人感应 形而上学 独尊儒术 统治阶级 
谈谈关于董仲舒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中国儒学》2016年第1期21-29,共9页周桂钿 
因为多年研究董仲舒,所以也阅读、研究董仲舒的著作和文章,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方法论问题。一实事求是地对待史料《史记·儒林列传》的最后一篇是董仲舒传,没有记载董仲舒的生卒之年,需要研究者探讨。清代学者苏舆著有《春秋繁露义证》...
关键词:研究 义证 问题 方法论 苏舆 董子 
董仲舒的辩证法思想被引量:3
《孔学堂》2015年第3期16-25,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共25页周桂钿 何大海 Sang Qiubo Wang Jingqiong Joshua Mason 
长久以来,董仲舒被学术界认为是形而上学的代表,其思想体系没有包含辩证法的因素。但是从董仲舒的整体学说来看,他阐述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要有常变经权论、中和论、辞指论、五行论等四个方面。常变经权论提出反对固守经学教条,从实...
关键词:董仲舒 辩证法 常变经权 中和 辞指 五行 
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关键在施行者被引量:1
《人民教育》2014年第12期35-38,共4页周桂钿 
优秀不优秀,是相对的概念 毛泽东将传统文化分为精华与糟粕,精华的叫“民族性精华”,糟粕的叫“封建性糟粕”,这个定义很明确。但接触到实践,就很复杂了。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批判的东西都叫“封建性糟粕”,但现在...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大革命” 行者 封建性 五四运动 “孝道” 糟粕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随笔十二则(下)
《衡水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24-26,共3页周桂钿 
在读到别人的观点时,有不敢苟同者,就摘录下来,发表一点意见。这当然不是全部,只是其中自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值得发表的见解。这也只是个人的见解,未必正确,只供参考。因为是讨论学术问题,不针对个人,往往也不是个别人的意见...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 学术随笔 历史循环论 王夫之的历史观 《礼记·礼运》 最初五行 “天”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随笔十二则(上)
《衡水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14-15,共2页周桂钿 
在读到别人的观点时,有不敢苟同者,就摘录下来,发表一点意见。这当然不是全部,只是其中自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值得发表的见解。这也只是个人的见解,未必正确,只供参考。因为是讨论学术问题,不针对个人,往往也不是个别人的意见,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 学术随笔 哲学走向 历史分期 元气 哲学定义 天人合一 “合” 
寻找合理性:一场即兴的对话
《原道》2007年第1期231-238,5,共9页周桂钿 谢文郁 
周桂钿(以下作"周"):大作(指谢文郁的电子稿件"寻找善的定义:义利之辨和因信称义",发表在《世界哲学》2005年第4期)研究中西文化的比较,很仔细,推理也很严密。我的意见是,中国古代人的思想中,义与善不相同,也不相等。义利关系,实际上相...
关键词:因信称义 中国古代人 义利之辨 合理性问题 世界哲学 文郁 电子稿件 子贡 鲁国人 普世伦理 
经学兴衰的理论探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4,共4页周桂钿 
结合历史的发展 ,从理论上探讨经学由产生而衰落过程的规律性 :一是物极必反 ,二是合久必分 ,三是政治原因 ,四是社会动乱。还有治学方法的变化 ,造成繁琐、僵化 ,也是经学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经学 儒学 兴衰 汉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