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平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团结语言艺术西昌方言《金瓶梅》声调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天府新论》《文教资料》《当代文坛》《方言》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夜神翼网络小说语言艺术的立体化特点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2-67,81,共7页郑剑平 罗兰 
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项目“夜神翼网络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研究”,项目编号:WLWX-2021015-5。
夜神翼运用文学语言及特殊符号、音视频等副语言手段突出语言的形象性特征;通过口语化叙事和对话构置场面的凡俗性叙述以及智性感悟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展现了小说的语言魅力;方言用语、呈现地域人文特色的描述性语言使小说富含浓郁的地域...
关键词:夜神翼 网络文学 语言 形象性 口语化 地域性 
对外汉语线上“一对一”教学的SWOT分析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21年第17期211-213,149,共4页张佳婕 郑剑平 
通过对对外汉语线上一对一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将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的SWOT分析运用到对外汉语线上一对一教学模式分析中,对对外汉语线上一对一教学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助于此行业发展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线上一对一教学 SWOT分析 
凉山州“团结话”词汇特点探析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20-31,共12页郑剑平 朱红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凉山州彝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批准号12BYY036)阶段成果
文章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冕宁县、盐源县、布拖县、雷波县四县"团结话"词汇的总结分析和对比。以年龄段和性别段为比较点,同时结合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得出了四县"团结话"词汇是受到了彝语、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三重影响,从而看到语言...
关键词:“团结话” 词汇 对比分析 
寄语四川比较文学研究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7年第2期37-38,共2页郑剑平 
四川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的重镇,不仅凝聚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比较文学学者,而且产生了一系列有影响性的学术观点与成果。从川内的杨武能、曹顺庆、赵毅衡等诸先生,到'学成出川'的蒋承勇、叶舒宪、罗婷等'川门弟...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 
四川布拖彝族青年“团结话”声调系统个案分析被引量:1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78-84,共7页郑剑平 黄文科 阳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凉山州彝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批准号:12BYY036)阶段成果
文章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具体分析了布拖县彝族青年"团结话"的声调特征。同时,结合中介语理论,分析认为,一方面:布拖县彝族青年"团结话"的声调系统比较复杂,其原因在于其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了母语、汉语西南官话和普通话的三...
关键词:彝语 “团结话” 声调 案例 
李调元对巴蜀文化的振衰复兴之功被引量:2
《天府新论》2014年第3期151-156,共6页黄全彦 郑剑平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李调元文化中的俗文学研究》(编号:13sd1106)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对巴蜀文化最为钟情。李调元时代,正值清代初年,面对当时巴蜀文化一片凋落和衰败的情况下,李调元倾力刻印书籍,复兴蜀学。广泛采集蜀人作品,对乡邦文献作了完好保存。同时对整个巴蜀大地,也作了倾情歌咏。对地方戏剧...
关键词:李调元 巴蜀文化 蜀学 乡邦文献 诗歌吟咏 地方戏剧 
《秦腔》的语言艺术——骨子里的乡土气息被引量:4
《当代文坛》2012年第5期125-127,共3页郑剑平 向梦冰 
贾平凹的《秦腔》以一位"农民"的立场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述,运用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刻画出转型时期乡土传统文化与乡土社会的双重隐忧,其语言的运用极具民间乡土的独特审美艺术色彩。
关键词:《秦腔》 乡土 象征 隐喻 
大学语文教材编撰现状研究被引量:3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29-134,共6页郑剑平 李澜澜 
本文以具体教材为基础,从结构模式(教材编排情况)、篇目选择情况、具体教学内容几方面出发,分析研究大学语文教材编撰现状,提出当代大学语文教材有作品选择多元化,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以及侧重人文性、审美性与道德熏陶的特点。文章针对...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材 文化素质 多元化 语文能力 实用性 
西昌方言的“帮+A”结构被引量:2
《方言》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郑剑平 
西昌方言的"帮"[pa■/pa■]与西昌方言中的其他两个程度副词"很"、"好"的用法大致相当,但在语义及句法组配方面却和"很"、"好"的差别很大。本文把与"帮"形成紧密组合关系的形容词组配称为"帮+A"结构,在对这种句法组配作比较详细的描写...
关键词:西昌方言 程度副词 帮+A结构 
对《金瓶梅》中“怪+人物词语”结构的研究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4期87-90,共4页王琳 郑剑平 
"怪+人物词语"这一当今不常见的语法结构频繁出现于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明清白话小说中,表示嗔怪、责备或对人的称呼。此类结构中的"怪"由"责备"义引申而来,并带有语法化的性质。由于属于方言俚语,盛行于白话小说中,并是适应特殊语境...
关键词:《金瓶梅》 怪+人物词语 结构描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