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春

作品数:35被引量:9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古典诗歌文化功用诗人陶渊明中国诗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戏剧文学》《文史哲》《中国健康教育》《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流水对概念的历史生成被引量:1
《华夏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39-48,共10页于燕婕 陈向春 
流水对概念的生成过程是古人对诗歌诗意表达和审美感受的不断再认识过程。自旧题王昌龄《诗格》提出"两句见意"开始,历经数百年,至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才明确提出流水对的概念,这一概念从清代开始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流水对 概念 历史生成 
论朱熹对韦应物的接受被引量: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29-35,共7页宋文哲 陈向春 
韦应物作为中唐诗人以其冲淡自然的诗风受到后世推许,在韦诗接受史上,朱熹的地位不可忽视。作为文学家,朱熹常将韦应物与其他诗人作比较,从诗歌审美角度赞赏韦诗"自在";作为道学家,朱熹将个人品性修养与诗性结合赞赏韦诗"气象近道",并...
关键词:朱熹 韦应物 接受 
如何让传统文化重焕光彩
《人民论坛》2017年第12期136-137,共2页武玥 陈向春 
让传统文化重焕光彩,就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作用,发挥企业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 时代价值 文化传承 
从“物感”说看中国诗学情景关系的生成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5期151-158,共8页马连菊 陈向春 
魏晋南北朝时期,情景的诗学概念很少同时出现,是否意味着此时期情景诗论还未进入学者的批评视野呢?从字源考证可知,魏晋时期"物"字指"景物"之义是比较普遍的,因此关于情景关系的生成论大多是在"物感"说的讨论中进行的。首先,情由景生论...
关键词:“物感”说 情景生成 情由景生 情景交融 情以辞发 
二十世纪以来《瀛奎律髓》研究综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年第5期102-111,共10页马连菊 陈向春 
《瀛奎律髓》不仅是一部唐宋律诗选本,在其评点中也展示了方回的诗学观,二十世纪以来,关于它的探讨持续进行,目前学者们从对江西诗派评点、方回唐宋律诗观、格高论、诗法论、诗人评点、情景论、选诗观、版本考等多个角度对《瀛奎律髓》...
关键词:《瀛奎律髓》 方回 研究综述 
柳宗元律诗“峭”的成因探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75-179,共5页马连菊 陈向春 
针对柳宗元律诗作品"峭"之语感特征的成因做了发掘。认为诗人自身的某种性格特质或心境或外在环境的影响在律诗的写作里绝不是决定其作品特征的仅有要素。在这种特殊诗体的写作里,诗人唯有获得这一诗体艺术的表现自觉和相应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柳宗元 律诗  
生活与功用:论中国诗的文化性格——从发端处说起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1年第4期139-143,共5页陈向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诗教视野里的传统诗教"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08JA751001
中国诗的发端即为中国文化的发端。所谓的发端,在时间上是指东汉王朝结束以前,直到先秦,乃至于更为遥远的原始时代,这一过程包括周文化传统的形成与解体,以及其后继承这一传统的先秦原始儒家的诞生;进入两汉时期之后,伴随经学之...
关键词:中国文化 文化性格 发端 生活  文化传统 原始儒家 东汉王朝 
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述评与省思——以历史、政治主题及理论建构为中心被引量:2
《文史哲》2010年第5期164-168,共5页陈向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诗教’视野里的传统诗教”(批准号:08JA7510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从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中"分离"出来不仅是出于研究策略的选择,更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国诗学之特质以及中国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有关;近年来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的发展现状说明,正是在比较文学之"主题学...
关键词:中国诗歌 主题学 主题研究 
“诗类”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主题研究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9期135-139,共5页陈向春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JA751001)
主题分类是文学"主题学"研究的根基,但多年以来学界缺少足够的关注。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主题诗类"发生的原因和源头;对于"主题诗类"发生的"场合"机制作了必要的揭示;同时以《昭明文选》为例,对中国诗歌主题类目与所谓"题材"之间的...
关键词:主题诗类 场合 题材 
论传统诗教内涵的历史生成
《作家》2010年第4期130-132,共3页王新刚 陈向春 
传统诗教内涵的生成,实则经历了周代礼乐诗教、孔子"言语"诗教、汉儒经学政教、刘勰的文体诗教等,一系列开放式的建构过程。这其中,诗教文本,即"诗",经历了由"散诗"到结集的《诗三百》,而《诗经》,而"文学诗"这样的发展过程;"教"的内涵...
关键词:传统诗教 内涵 历史生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