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莲姣

作品数:10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主义性别诗学个案分析初心广场健身舞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复印报刊资料(美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学研究》《贵州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广场健身舞与中国公民女性主义/性别审美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19年第5期98-109,共12页万莲姣 王海燕 
从国情现实、个体需求、健身潮流、美学指向四个方面而论,中国广场健身舞不应被污名化为“大妈广场舞”,宜从学理层面探究和认知其公共美学(包含社会性别审美)价值,揭示其在型塑现代集群自组织社会、全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广场健身舞 公民女性主义 性别审美 集体初心 
广场健身舞与中国公民女性主义/性别审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23-133,共11页万莲姣 王海燕 
从国情现实、个体需求、健身潮流、美学指向四个方面而论,中国广场健身舞不应被污名化为"大妈广场舞",宜从学理层面探究和认知其公共美学(包含社会性别审美)价值,揭示其在型塑现代集群自组织社会、全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关键词:广场健身舞 公民女性主义/性别审美 集体初心 
20世纪中国文学市场化中的“文化审美过滤”被引量: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94-98,共5页万莲姣 黄宗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批评的踪迹: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与中国”(项目编号:13YJC75017)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是在20世纪中国人被动或主动打开国门、使中国融入现代世界或让现代世界融入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过渡带上生产出来的文学,有明显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相杂糅的复合元素。这些复合元素主...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市场化 文化审美过滤 
自媒体时代的编辑角色公民化趋势被引量:5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48-151,共4页孙冬冬 万莲姣 
在自媒体时代不请自来之际,传统的编辑角色正遭遇空前的挑战而呈现出新的变化样态:一、自媒体时代的编辑不把改造人性当成生活的前提,而呈现出角色公民化趋势。二、以自媒体文学为例可知编辑角色公民化,符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人性原则。...
关键词:自媒体 编辑 公民化 文化生产 审美价值 
红色的追随者与疏离者——萧军《八月的乡村》中萧明形象分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年第9期39-42,共4页颜琳 万莲姣 
在左翼叙事中,革命知识者走向革命通常被表述为在革命的真理性召唤下以"去知识者化"的姿态告别自我,试图与工农完全同质化而获得与革命的同一性,然而对于那些步入革命之旅并被接纳之后的知识分子的描写却令人感到游移和暧昧;萧军笔下的...
关键词:萧明 革命知识阶级 夹心人 
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机制中的“性别”辨识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127-130,共4页万莲姣 颜琳 
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成果之一
当性别诗学中使用"性别"一词时,应自然链接到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不然,会有切割各个术语的确定概念之嫌。性别诗学从"性别"视野考察文学中潜伏的性别审美形态,它已不是单一的自然性别,也不是简单的社会性别,而是一个咬合了汉语语境中三类...
关键词:性别诗学 性别 概念 术语 
女性与生态伦理:唇齿相依——以《格萨尔王传·姜岭大战》中女性群像为个案分析被引量:2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79-83,共5页万莲姣 王琼 
性别问题和生态伦理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无论从存在状态、文化命运方面,还是从生命共生、和谐期许方面,女性与生态伦理都休戚相关。例如,《格萨尔王传.姜岭大战》史诗里没有“保护自然”或“保护生态”之类的只言片语,但其热爱自然...
关键词:《格萨尔王传·姜岭大战》 女性群像 生态伦理 生态审美 
性别叙述的声音及其文化隐喻——关于《扶桑》和《永远的尹雪艳》的对读被引量:2
《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3期102-113,共12页万莲姣 
声音构成了人们把握文学作品时的一个直观和透明的层面。《扶桑》和《永远的尹雪艳》正是提供了性别文化声音此消彼长、抑扬顿挫情形的代表性文本,男性的,女性的,双性混响的,众声杂语喧哗的,诸多声响既隐蔽在叙述人的基于生理的社...
关键词:《扶桑》 《永远的尹雪艳》 性别叙述 文化隐喻 
“文化审美现代性”:闻一多诗学个案分析
《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万莲姣 贺玉庆 
闻一多诗学探索路途中的种种变调表象说明,站在中西文化地平线上的闻一多其实一直在践履着这样一个自然原道:“风震于上而波动于下者也”——遵命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文化审美现代性”脉动。这是他根据中西文化异质性的前提,实施的...
关键词:“文化审美现代性” 闻一多 诗学 20世纪 中国 文学评论 审美需求 
现代公民政治文化的审美言说——世纪之交的中国大陆“涉官小说”侧论
《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113-117,共5页万莲姣 
“涉官小说”对中国政治生活领域进行丰富的多维层面叙写,对国人权力现状作了或切实或反讽的表达,显示了一些独特的文化政治社会学的研究价值,体现了小说虚构的一种“知觉的严肃性”。从历史的追询和现实的诉求两个层面来看,其深层展示...
关键词:涉官小说 政治文化生态 现代公民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