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孟明

作品数:42被引量:3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古诗文学评论借代艺术手法古典诗词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乳化剂对建鲤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4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257-260,共4页王纪亭 宋憬愚 李海涛 肖新武 孙孟明 万文菊 
美国建明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项目(200838605)
选用体重为37 g左右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 360尾,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记为对照、A、B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鱼30尾,投喂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05%、0.1%的乳化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组建鲤的相对增重...
关键词:乳化剂 建鲤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复合酸化剂对鲤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0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王纪亭 李海涛 宋憬愚 肖新武 孙孟明 万文菊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2006BS06018);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0623417)
在鲤鱼(Cyprinus carpio)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复合酸化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3%),研究复合酸化剂对其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复合酸化剂显著(P<0.05)提高鲤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复合酸化剂 生长 消化酶 
古诗的“藏”与“露”
《语文知识》2003年第11期11-11,共1页孙孟明 
诗要写得有韵味,必须做到“深藏而又浅露”。例如: 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唐·裴交泰《长门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唐·王昌龄《长信...
关键词:古诗 古代 诗歌 创作手法 文学欣赏 
古诗中“横塘”略考
《语文知识》2002年第9期7-7,共1页孙孟明 
“横塘”屡见于古诗中。孟郊的“难随洞庭酌,且醉横塘席”;吴伟业的“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指姑苏古渡。崔颢《长干曲》“居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降兮”。“横塘”指南京秦淮河南...
关键词:"横塘" 古代诗歌 考证 修辞艺术 
“靓”字溯源
《语文知识》2001年第12期21-22,共2页孙孟明 
近年来报刊以“靓”字赞美女性,在商业性化妆品广告上时有标榜。有人认为这个“靓”字在字典上没有,是从港台传过来的。其实不然。在1991年前,通常的字词典都可查出。如《古汉语常用字典(附录)》《工农兵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有...
关键词:"靓" 字源 读音 用法 
古韵悠然的《再别康桥》
《语文知识》2001年第10期77-79,共3页孙孟明 
1920年,徐志摩留学英国,在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就读,两年后学成归来;1928年秋,他出国讲学,再一次来到剑桥大学,同年冬回国。这首《再别康桥》的名诗,即回国途中所作。我们仔细揣摩此诗,觉得虽有模仿西人诗体的表现形式,但它的字里行间却蕴...
关键词:《再别康桥》 徐志摩 新诗 文学评论 
苏轼称谓考略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26-27,共2页孙孟明 
苏轼姓苏名轼。其父苏洵曾揭示其取名本旨云:“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嘉佑集·名二子说》)取名似乎暗含有“促其自励以成大器”之意。苏轼与其父苏洵、...
关键词:苏轼 称谓 东坡 文学史 
《诗经》中“分章足义”的语言特色
《语文知识》2001年第8期7-8,共2页孙孟明 
《诗经》中每每有重沓复叠之语言,回环吟咏,以抒发缠绵不断的情思,实乃一大特色。在反复的句式中,必须把分章表达的内容,连串起来看,才能通解其中涵义。比如《郑风·将仲子》第一章“无逾我里”,第二章“无逾我墙”,第三章“无逾我园”...
关键词:《诗经》 "分章足义" 语言特色 文学评论 
青冢留芳 名垂千古——杂谈“咏昭君诗”
《语文知识》2001年第7期8-10,共3页孙孟明 
古代咏昭君诗有数百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之作。李白《王昭君》,杜甫《咏怀古迹》,自居易《青冢》,王安石《明妃曲》,马致远《汉宫秋》,均为传世名篇。综观众家诗作,有的抒发情怀,或言昭君怨。
关键词:"咏昭君诗" 古代诗词 文学评论 杜甫 《咏怀古迹》 
略说“诗无达诂”
《语文知识》2000年第10期14-15,共2页孙孟明 
汉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卷三《精华篇》里云:“《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这可算是“诗无达诂”的起源。所谓“达诂”,换一种说法,即“通达的解释”。何以会产生“诗无达诂”的现象呢?因为凡诗历来就有“贵曲忌直...
关键词:"诗无达诂" 《江地春绝句》 诗歌 文学评论 艺术手法 审美情趣 杜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