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波

作品数:165被引量:46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牟宗三儒家生生伦理学道德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秦儒学天论不宜作宗教式的解读——从“早期启蒙”看先秦儒学天论发展的内在理路
《孔子研究》2025年第2期28-40,157,共14页杨泽波 
西周末年有过一场可称之为“早期启蒙”的思想运动,其性质和作用与西方近代启蒙运动相类似。受其影响,孔子所论之天虽然明显带有历史痕迹,但那只是守成的一面,其思想的重点在人不在天,这才是创新的一面,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面。受到孔子思...
关键词:早期启蒙 以德论天 以天论德 借天为说 认其为真 
“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船山学刊》2024年第4期61-71,共11页杨泽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18AZX0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儒家生生伦理学研究”(16JHQ001)。
“心外无物”的“物”除指“行为物”之外,还指“存在物”。前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践行,意义明确;后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存有,争议较多。良知之所以能够创生“存在物”,是因为良知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天地万物,将天地万物笼罩在自己...
关键词:儒家生生伦理学 道德存有辅线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十力学派“一体两现”十五问
《思想与文化》2024年第1期285-304,共20页杨泽波 葛领童 李斯源 梁誉 詹晨煜 郑奕涵 
在现代新儒家第一代代表人物中,熊十力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就是十力学派。唐君毅、牟宗三等人自觉继承其师的思想,使这一学派影响大增,成为现代新儒学发展中的一道独特景象。这一学派的思想内核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现”。“一体”指...
关键词:熊十力 牟宗三 十力学派 一体两现 
性善论的两个缺陷与弥补之道——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孟子性善论的再思考
《管子学刊》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杨泽波 
性善论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隐含着两个缺陷。一是只以“才”论性善,不了解性善的主干部分是伦理心境。二是只以仁性作为道德根据,不重视智性的作用。这两个缺陷对儒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前者致使其对道德本体的认识不够全面...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三分法 
性善与性恶各自的得失——儒家生生伦理学基于三分法的考察
《邯郸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杨泽波 
性善与性恶是孟子和荀子不同的人性主张,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处理这两种不同人性理论的关系,早已成为儒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三分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可能。所谓三分法是儒家生生伦理学基于对孔子思想结构的分析,将...
关键词:儒家生生伦理学 三分法 性善 性恶 
“道德动力学”视域下的“知行合一”被引量:5
《文史哲》2023年第6期113-120,164,共9页杨泽波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18AZX0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儒家生生伦理学研究”(16JHQ001)的阶段性成果。
“道德动力学”是我在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意在说明一门道德学说能够由知变为行,必须有充足的动能。这个概念对于解读阳明的知行合一有直接帮助。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缘于真切体会到朱子学说没有活力,孟子学说则含有...
关键词:儒家生生伦理学 道德动力学 王阳明 知行合一 
荀子“性恶心善说”献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1期43-44,共2页杨泽波 
近年来,荀子研究是一个重要热点,有很多新的成果,令人欣喜。梁涛提出的“性恶心善说”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在以儒家生生伦理学原理为基础重新梳理儒学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有一些不同的理解,特提出来与其商,以共...
关键词:荀子研究 新的思考 发展脉络 恶心 
再议“圆善”——对卢雪崑教授批评的回应被引量:2
《哲学分析》2023年第5期3-22,196,共21页杨泽波 
“诡谲的即”和“纵贯纵讲”是牟宗三解决圆善问题的两大步骤。这两个步骤内部都有瑕疵,所能达成的只是“道德幸福”,而非康德要求的“物质幸福”。牟宗三“始得到圆善问题之圆满而真实的解决”的自我评价并不准确。后人强调牟宗三是“...
关键词:圆善 康德 牟宗三 诡谲的即 纵贯纵讲 
儒学发展一主一辅两条线索概览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杨泽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编号18AZX0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儒家生生伦理学研究”(编号16JHQ001)的阶段性成果。
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呈现为“一源两流”的格局,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以孟子、象山、阳明为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以荀子、伊川、朱子为代...
关键词:儒学谱系 仁性 智性 道德践行 道德存有 
论杨祖汉教授对牟宗三圆善思想的理解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3年第3期123-139,181,共18页杨泽波 
要正确评价牟宗三的圆善思想,首先要对幸福概念有准确的理解。这里的重点不是保证幸福概念尽可能周延,而是界定康德与圆善相关的幸福的性质。康德设定上帝作为信念保证以解决圆善问题,其幸福是物质性的,不是精神性的。“诡谲的即”(“...
关键词:牟宗三 圆善论 存有论的圆 纵贯纵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