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贤萍

作品数:39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托马斯·哈代奥尼尔阿瑟·米勒《卡斯特桥市长》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鄂州大学学报》《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嘉莉妹妹》中的戏剧叙事
《安康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蒋贤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8ZD06)。
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典型的跨媒介叙事文本,属于“戏剧-小说”次文类。小说不仅包含丰富的戏剧媒介指涉,而且融入大量的戏剧文本,并对演员和观众等剧场生态进行详尽描写。通过跨媒介的戏剧叙事,小说揭示出十九世...
关键词:德莱塞 《嘉莉妹妹》 戏剧叙事 跨媒介 情感结构 
《月照不幸人》中的创伤书写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99-108,F0002,共11页蒋贤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8ZD06)。
《月照不幸人》是尤金·奥尼尔完成的最后一部剧作。这部剧作属于典型的创伤书写,不仅展现了不同层面的个人创伤记忆,而且揭示了爱尔兰族裔在美国的创伤历史。剧中人物和剧作家都“执着”于过去的创伤记忆,陷入某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之中...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月照不幸人》 创伤 复原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历史叙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41-46,62,共7页蒋贤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8ZD06)。
尤金·奥尼尔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一剧中,通过描写爱尔兰裔美国人泰隆一家人的生活,反映了爱尔兰族裔在美国创伤性的体验,再现了爱尔兰族裔遭受压迫与奴役的历史,很好地揭示了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剧中人物呈现的历史不仅...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历史 文本 表演性 
节日仪式与历史叙事——以《漫长的圣诞晚餐》为例
《安康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97-105,共9页蒋贤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8ZD06)。
《漫长的圣诞晚餐》是桑顿·怀尔德最早流行的独幕剧之一。在这部剧作中,怀尔德打破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局限,第一次成功地将非现实主义材料和现实主义材料进行戏剧化的融合,使用极简主义的舞台设置和压缩时间的方式,将九十年的历史时间压...
关键词:桑顿·怀尔德 《漫长的圣诞晚餐》 节日 仪式 历史 
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与身份建构——以《诗人的气质》为例
《湘南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61-68,共8页蒋贤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8ZD06)。
作为爱尔兰裔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描写了爱尔兰族裔在美国遭遇的种种歧视,反映了爱尔兰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在《诗人的气质》中,奥尼尔通过描写爱尔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再现了爱尔兰族裔创伤性的流散体验。他们在...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诗人的气质》 爱尔兰族裔 流散 身份 
罪与罚:《都是我的儿子》中的道具叙事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9期50-58,共9页蒋贤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8ZD06)。
《都是我的儿子》是阿瑟·米勒的成名之作。尽管剧作采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风格,但道具的使用具有典型的表现主义特征,使其成为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舞台空间里进行书写,共同创造意义和价值。不同的道具符号将故事片断连接起来...
关键词:阿瑟·米勒 《都是我的儿子》   道具 
禁忌·守护·冲突:《桥头眺望》中的伦理悲剧与灯光符号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77-85,共9页蒋贤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8ZD06)。
阿瑟·米勒的剧作《桥头眺望》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分崩离析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主题意义,在深层次上是对社区之存在的重申。剧作家巧妙地运用灯光符号,不仅完成了时空的转换和气氛的渲染,而且实现了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在这里,灯光...
关键词:阿瑟·米勒 《桥头眺望》 伦理悲剧 灯光符号 戏剧符号 隐喻意义 戏剧表演 
《推销员之死》中的记忆与音乐叙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93-101,共9页蒋贤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8ZD06)。
《推销员之死》是一部回忆剧,但阿瑟·米勒并不是单纯地叙述人物记忆中的过去,而是结合音乐符号将其呈现出来,全面揭示了主人公威利·洛曼的内心世界,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作为戏剧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符号成为表现戏剧冲突的重...
关键词: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记忆 音乐 
生活仪式的文学书写——以《去特伦顿和卡姆登的快乐旅程》为例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42-51,共10页蒋贤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美国戏剧中的表演性研究”(16BWW057)。
《去特伦顿和卡姆登的快乐旅程》是桑顿·怀尔德的一部仪式化独幕剧,不仅描写了家庭生活的仪式,而且展现了社区生活的仪式。剧中人物通过虚拟的动作进行着哑剧式的表演,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怀尔德将仪式巧妙地融入其中。人物不仅进行着...
关键词:桑顿·怀尔德 生活 仪式 
生命阈限的仪式书写——重读《我们的小镇》被引量: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17-24,共8页蒋贤萍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美国戏剧中的表演性研究”(16BWW057)。
《我们的小镇》是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代表性剧作。该剧深受人类学仪式思想的影响,将人物的命运与远古的仪式融合在一起,将戏剧的叙事仪式化。剧作不仅展示了人类的生命通过仪式,而且将其置于自然的时序仪式当中,在四季变迁的自然...
关键词:桑顿·怀尔德 《我们的小镇》 文学人类学 仪式 原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