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英

作品数:39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茶叶博物馆更多>>
发文主题:茶文化茶具茶叶茶器中国茶叶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东南文化》《茶博览》《茶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代宜兴紫砂茶具鉴赏——以中国茶叶博物馆藏为例
《文物天地》2024年第5期70-74,共5页沈国琴 郭丹英 
本文以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紫砂茶具为例,初步阐述明代宜兴紫砂茶具兴起、发展的过程,并重点探讨了早期紫砂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紫砂壶 明代 宜兴 中国茶叶博物馆 
文献、图像、考古视野下的历代茶器演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第4期96-113,共18页郭丹英 沈国琴 
茶器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代饮茶方式演变的直观载体,茶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混用到专用,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从历史文献、图像及考古发掘材料维度,分析我国历代茶器从一器多用的早期茶器、唐代茶器、宋代茶器到明清茶...
关键词:茶器 羹饮 煎茶 点茶 瀹饮 
古人消夏饮料兼谈宋代冰茶
《茶博览》2020年第8期63-66,7,共5页郭丹英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进入炎炎苦夏,避暑纳凉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今人可以享受着现代文明社会的科技成果,躲进空调房吃冷饮喝冰茶。那么,古人如何消夏呢?除了保持心静自然凉的好心态,古人会营造水上纳凉空间——水阁,并且依靠机械装置...
关键词:现代文明社会 冰茶 科技成果 空调房 天然冰 机械装置 冷饮 食物保鲜 
博 啜茗风物,唐代巩义窑茶器
《收藏.拍卖》2016年第12期50-53,共4页郭丹英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一至七字茶诗》,也叫宝塔诗,是他和王起等人为即将赴任洛阳的好...
关键词:茶器 唐代 独特魅力 茶诗 宝塔诗 白居易 茶法 
元、明时期杭州的茶馆被引量:1
《茶叶》2014年第4期230-231,共2页沈国琴 郭丹英 
杭州的茶馆肇始于唐代,南宋曾盛极一时。到了元代,杭州成为国际大都市,茶馆呈现俗文化的特点。明代杭州的茶馆文化则雅俗共赏,自有其特点。
关键词:元代 明代 杭州 茶馆 俗文化 茶帖 
茶铛被引量:6
《农业考古》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郭丹英 
当今许多古代茶器收藏者及研究者,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茶壶、茶碗(茶盏、茶杯)、盖碗及茶叶罐等茶器上,对历代饮茶方式演变有所了解者会相对深入一些,知道唐宋时期的茶器还包托茶釜、茶炉、茶盒、汤瓶、茶匙等。但是,对茶铛的研究却...
关键词:茶器 饮茶方式 唐宋时期 茶壶 茶碗 茶杯 茶叶 茶釜 
茶铛被引量:1
《茶叶》2012年第1期63-65,68,共4页郭丹英 
在我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长河之下,沉淀着许许多多茶文化精品,期待着被重新发现和认识。本文通过整合历代茶诗及茶文化文献,与历年考古出土的茶器资料作对比研究,梳理出几乎被历史尘埃湮没的重要茶器——茶铛,还原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茶铛 鐎斗 煎茶 煮茶 文人 折脚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考察小记被引量:4
《茶叶》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郭丹英 
本文实地记录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考察之旅。重点记录了黑茶理论之父、千两茶踩制工艺、安化擂茶的制作以及黑茶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现代黑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黑茶 千两茶 擂茶 茶产业 
云南茶文化考察记略被引量:1
《茶叶》2009年第4期250-253,共4页郭丹英 
云南是我国茶树的故乡,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更加深了对云南茶文化底蕴的认识。
关键词:云南 茶马古道 古茶树 束河古镇 
苦节君考被引量:2
《农业考古》2009年第5期86-87,94,共3页郭丹英 
关键词:茶具 茶炉 茶器 煮茶 煎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