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恒

作品数:7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交际法互动论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与职业》《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城》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同源字音义关系研究——以“窝”词族为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08-113,共6页白新雷 陈耀恒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SW2015079)
基于概念合成理论和激活扩散模型,分析了同源字的命名立意所体现的音义关联性,并探讨了其认知理据。研究发现,同源字的音义关系不是任意性的,它们受到语言规约性的影响。这一现象既是汉语音义比例不平衡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显示了可及性...
关键词:同源字 概念合成 音义关系 认知理据 
“蛮”词义扩展的认知语义学分析——“蛮”的变与迁之一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12,共6页陈耀恒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壮泰族群迁徙史的化石符号--地名学与Barlow的记录互证研究"
"蛮"音侗台语地名对南方边疆民族志有独特史学价值。通过研究西双版纳、曼谷和番禺中"蛮"一词的本义及语义扩展,发现三者均保留"村社"本义。"西双版纳"的"版纳"是"稻作村社群落",是赋税治理单位;其次,原始台语"村社"的词义扩展到微观层...
关键词:“蛮”地名 蛮-勐体制 认知语义学 自主治理模式的进化 
音义学思想研究综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22-125,130,共5页白新雷 陈耀恒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SW2015079)
通过综述国内语音象似性思想的学术史,梳理了中西方各自的音义学思想传统——声训和音义学。中国传统声训主张音近义通,探求语源;西方音义学认为语音和所指之间存在理据性的关联。最后提出互为借鉴的思路:挖掘我国同源词音义思想,并应...
关键词:象似性 音义学 声训 
交际法的语言社会化价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陈耀恒 
教育部大学外语项目(教高司函[2009]194号)
交际能力的发展需要认知与交际二者互动。在交际功能中,相互触发、相互作用。交际法的互动观突出强调交际的枢纽作用,正是交际驱动了语言社会化的过程。交际驱动了个体的语言社会化,而语言社会化又会加速全面的社会化,包括认知、道德、...
关键词:交际法 互动论 语言社会化 社会认知发展理论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化研究被引量:4
《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30期141-143,共3页陈耀恒 
教育部大学外语项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专题研究”的子课题“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材料的建立与发展——基于‘课前任务—课堂讲练—课后自主’的教学模式”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教高司函[2009]194号)
文章反思了交际法的接受与推广遇到的困境,用互动论和交际理论,开展交际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适用研究。为了加强适用度,文章结合实践案例,探讨了交际法在大学英语的四大适用策略:开发大学英语课程资源,拓展交际的内容;侧重生—生交...
关键词:交际法 互动论 适用性 大学英语 
语言的社会性本质——语言本体论之一被引量:1
《长城》2010年第6期175-176,共2页陈耀恒 
一、社会性:语言本体论角度(一)语言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又译存在论。主要探讨存在本身,即一切现实事物的基本特征。柏拉图认为:任何一个名词都对应着一个实际存在。本体论就是“研究到底哪些名词代表真实的存在实体,哪些名词只是...
关键词:社会性 韩礼德 语言本体论 社会属性 交际互动 
西部多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被引量:4
《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15期24-26,共3页陈耀恒 
为了尽快建立起更高效的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中国民族边远地区大学英语师资建设与培训模式”课题组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和分析了当前西部多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在概述当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 专业化 大学英语教师发展 民族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