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武

作品数:26被引量:2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黄道周出土文献考论文献学荀子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龙岩学院学报》《兰台世界(下旬)》《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四方风卜辞看五行学说的发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9期42-46,共5页尹秋月 陈良武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史论”(14XZW019),主持人:陈良武
现存的甲骨卜辞中有两篇记录了四方之名及其风名,体现了殷商时代的方位观和季候观的形成,蕴含着殷人的四时五方思想,奠定了后世五行学说的思想基础。同时,四方风卜辞中也孕育着音乐与五行之神的胚芽,为将五声、五行之神纳入五行学说提...
关键词:卜辞 四方风 五行 
黄道周古文创作研究举隅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8,共8页陈良武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1416)
黄道周为明季著名学者,其古文创作成就颇高。其议政论学的论说文多出于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报国救世的热情,旁征博引,辨析精微,理足气沛,具有战国纵横家和西汉初期政论文的风格;其阐发忠孝的纪传文多以叙议结合的方式展开,所叙写的多为...
关键词:黄道周 论说文 纪传文 书牍小品 
黄道周骚体赋创作原因初探被引量:2
《云梦学刊》2015年第6期123-127,共5页陈良武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榕坛问业〉校点与研究>(1416)
晚明闽籍著名学者黄道周一生以讲学、著述为务,不仅理学、经学成就斐然,而且骚体赋的创作数量亦不少。黄道周能创作如此多的骚体赋,除弥漫明代文坛的复古之风的影响外,闽地楚辞学传统的熏陶、少年成长环境的影响、闽地淫祀风俗的浸染、...
关键词:黄道周 骚体赋 创作原因 
王学在闽南的传播及其对黄道周的影响——黄道周学术渊源考论之二
《闽台文化研究》2015年第4期29-38,共10页陈良武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榕坛问业>校点与研究"(1416)
闽南是朱熹的过化之地,士人多服膺朱子,故王学在闽南的传播较他处阻碍为大。黄宗羲《明儒学案·闽粤王门学案》所录多为粤地揭阳、罗浮学者,闽地王门学人仅马明衡一人。考诸文献可知,王学在闽南并非湮没无闻,而是广为传播。王学在闽南...
关键词:王学 闽南 传播 黄道周 
论黄道周的文学史观被引量:1
《东南学术》2015年第4期144-151,共8页陈良武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南文化与‘一代完人’黄道周研究"(项目编号:2012B174)
黄道周早年读史、修史的经历,使其具有对史官身份的高度认同和由此而生发出的史官意识的自觉,并明确提出了"诗能兼史"的观点。由此出发,黄道周注重运用《易》理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一治一乱的循环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投射到文学领...
关键词:黄道周 诗能兼史 《易》理 循环历史观 文学史观 
试论黄道周博学多通学术品格的形成被引量:1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52-59,共8页陈良武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JB11133S);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2B174)
从有明一代学者的学术实际看,明代本有博雅之传统,故单纯以空疏不学讥之,则非持平之论。地处海滨的闽南也深受这种博学传统影响,入明以来的漳州士人中,博识洽闻者亦不乏其人。黄道周学贯古今,学问淹通广博,其博学多通学术品格的形成,既...
关键词:黄道周 博学多通 学术传统 转益多师 
闽地《诗经》学传统与黄道周《诗经》学述略被引量:2
《泰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陈良武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JB11133S);漳州师范学院(现闽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闽南文化专项)重点项目(SS11002)
闽地开发较晚,但在五代至北宋初即已有蔡元鼎这样的《诗》学专家。至朱子兴学闽地,其所著《诗集传》在闽地影响深远。受其影响,闽地治《诗》者代有人出。黄道周浸淫于具有浓郁《诗》学氛围的闽南,一生治《诗》不辍。黄道周《诗》学著述...
关键词:闽地 《诗经》学 黄道周 《诗》学著述 
西学东渐之于黄道周的影响——黄道周学术思想渊源考论之一
《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54-60,68,共8页陈良武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闽南文化与"一代完人"黄道周研究>;项目编号:2012B174
晚明时期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活动,带来了让中国学者耳目一新的西学,对当时的中国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滨海的地理优势,闽南在接触外来文化方面可以得风气之先。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使闽地士人得以接触、了解西方包括天文历法在内的...
关键词:西学东渐 黄道周 影响 
黄道周《刘招》考论被引量:3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19-123,共5页陈良武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ZZ11-0964);漳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闽南文化专项)重点项目(SS11002);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JB11133S)
由黄道周师友诗文和黄道周书《刘招帖》碑刻"二重证据"可知,《刘招》实为"招刘"之倒文,当作于黄道周榕坛讲学之际,所招对象为其弟子兼畏友刘履丁。《刘招》所招,非死者之魂魄,盖指活者之精神;招魂,盖指以礼法收束其心性,使一归于正道,...
关键词:黄道周 刘招 考论 
黄道周断碑砚考论被引量:3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陈良武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黄道周研究>(CXZZ11-0964);漳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闽南文化专项)重点项目(SS11002)
残碑断碣是文人治砚的重要材料,黄道周断碑砚即系苏轼墨妙亭诗碑残片雕琢而成。以古代碑刻为砚,是士人崇尚古雅、尚友古人的风尚使然。黄道周以断碑为砚,尚友苏轼,体现的不仅是黄道周对苏轼书法艺术的认同,更体现了对其人格和人生志趣...
关键词:黄道周 断碑砚 苏轼 尚友古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