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红珍

作品数:1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宣泄福克纳研究基本焦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小说评论》《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考试周刊》《外语教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理分析视域中美国的福克纳研究
《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84-87,共4页雷红珍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009-2014G6133017"国外福克纳研究力作评介"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福克纳研究在美国"(项目编号:09XJC752002)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是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在美国福克纳研究中,心理分析视域中的福克纳研究影响深远。许多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运用弗洛伊德、拉康、诺曼等的心理分析理论来解读福克纳的作品,对理解福克纳及其作品具...
关键词:福克纳研究 心理分析 美国 
林芙美子与林海音的女性意识之比较被引量:2
《小说评论》2014年第2期204-207,共4页王麦巧 雷红珍 
一、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作为女性作家,无论是日本的林芙美子还是中国的林海音,她们都从女性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出发,以两性关系为视角,剖析情感的方方面面以呈现女性的真实状态。
关键词:女性意识 林海音 女性作家 女性形象 两性关系 感受 
带给青春的启示——评青春感怀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当代文坛》2014年第2期130-133,共4页雷红珍 
笔者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定义为青春感怀片,因为其不仅仅是怀旧层面的影像展示,也不因其单纯地包含着一种追寻昨日美好的良好愿景,更多的是它在这样一种怀旧的过程中,同时掺杂着参差的对照。片中蒙蒙这一角色与不同人物之间的横向...
关键词:怀旧 感伤 青春 苍凉 启示 
电影《人在囧途》的艺术呐喊
《电影文学》2014年第5期92-93,共2页雷红珍 
电影《人在囧途》描写了李成功和牛耿很囧的长沙之旅,抒发了人生的种种尴尬和无奈;但是影片一直穿插着一个正能量的主题:那就是人间自有真情在。这部电影通过李成功这个"成功人"和牛耿这个"傻人"在面对生活时的态度对比,揭示了"成功人"...
关键词:《人在囧途》 正能量 信任危机 艺术呐喊 
《森林砍伐伊甸园,生态学与南方文学中的田园》书评
《前沿》2012年第18期133-134,共2页雷红珍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9XJC752002)"福克纳研究在美国"阶段成果
美国福克纳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南密苏里大学年轻学者克里斯托弗·瑞哲于2009年完成了他的专著《森林砍伐伊甸园,生态学与南方文学中的田园》一书。此书根植于南部丰富的生态历史文化这一土壤,对四个南部作家小说中的田园描写作了比较。
关键词:福克纳研究 克里斯托弗·瑞哲 《森林砍伐伊甸园 生态学与南方文学中的田园》 
《南方视角下的福克纳》书评
《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第3期37-37,共1页雷红珍 肖亚平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09XJC752002<福克纳研究在美国>阶段成果
美国《福克纳》杂志前编辑、福克纳协会前主席、波士顿大学英语教授约翰·T.马修2009年完成的《南方视角下的福克纳》一出版,就引起了美国学界的强烈反响。此书把福克纳的十九部作品都放置在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之中。作者认为,每部作...
关键词:福克纳 南方 书评 社会历史文化 现代化大都市 2009年 大学英语 美国学 
美国福克纳研究最新动态
《前沿》2010年第18期150-152,共3页雷红珍 张松柏 刘燕红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福克纳研究在美国"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9XJC752002)
本文着眼于把美国福克纳研究的最新动态介绍到中国,使得中国的福克纳研究者放眼世界的同时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原创性。文章从两个方面考察了美国福克纳研究的最新动态:福克纳期刊和福克纳会议,发现新近的福克纳研究呈现出以下几...
关键词:福克纳 福克纳研究 最新动态 
昆丁的自我认同障碍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年第6期90-91,共2页雷红珍 孙玲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09XJC752002前期成果
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卡伦·霍尼把一个人的自我分为真我、实我和理想我。本文证明了昆丁在自我的认同上是分裂的,他不顾自己的真实自我潜能,坚持要把自己认同为他们理想的自我,执著地固守过去的荣耀,企图割断自己同未来的一切联系。最后自...
关键词:真我 实我 理想我 身份认同 
福克纳小说的阐释学解读
《电影文学》2009年第22期93-94,共2页雷红珍 
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开放的语言、错落的故事情节安排,使得其文本呈现出一种召唤结构,召唤着读者参与到故事的建构之中。故事中的旁观者都带着自己的偏见去建构缺场人物。而福克纳...
关键词:阐释学 召唤结构 前理解 历史性 此在存在 时间性 
《抽彩》中体现的原始集体无意识被引量:1
《时代文学》2008年第7期44-45,共2页雷红珍 
《抽彩》是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经典之作,1948年首次刊登在美国的《纽约人》杂志上。小说描述的是某个小村镇全体居民参加一年一度的抽彩,最后众人一起用石头把中彩者砸死的骇人故事。笔者从荣格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这一角度,证明了...
关键词:抽彩 集体无意识 原型 祭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