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学明

作品数:19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湛然佛教宗教梁肃中国佛教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河南社会科学》《文明》《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华》译疏与中国哲学“权”概念的发展
《世界宗教文化》2024年第4期150-157,共8页俞学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系佛教解经古文献编目整理和诠释研究”(编号:22&ZD256)的阶段性成果。
“权”和“方便”本是早期佛典汉译中使用的两个名词,由于在《法华经》译介中用于同一品名,二者关系也成为揭示《法华经》深意的一个角度。南北朝时,光宅法云通过《法华经》诠释指出了“权”和“方便”综合而丰富的关系,超越了“权”概...
关键词:《法华经》权方便 法云 
契理契机: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理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俞学明 
“佛教中国化”是国际学界共同打造的关于文明互动、宗教传播、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研究范式,也是解读佛教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契理契机”本来是中国佛教界在解释“修多罗”(契经)译名时,以众生根性为基础解释教化方式差异...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宗教中国化 契理契机 中国佛教 
佛教与中国文化发展
《文明》2023年第5期10-11,共2页俞学明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融入中华文明的主体结构,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中华文明的格局和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冲融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崇尚“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和通和包容的文明气象...
关键词:佛教传入 中华文明 宗教信仰 主体结构 中国文化发展 和而不同 哲学体系 两汉之际 
“伯尔曼之思”:从法律信仰到现代性反思——以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流行成因探讨为线索被引量:2
《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1期7-13,共7页俞学明 
"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经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名句"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广为人知,"法律信仰"超溢了伯尔曼文本范围,甚至进入官方话语体系,成为中国法律实践领域的重要指导。"伯尔曼现象"与中国语境的对话出发点在于"危机-重建"中"法律"和"...
关键词:伯尔曼 宗教 法律 现代性 法律信仰 
以中西文明通论课程为统领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体系--中国政法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4
《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3期29-33,共5页俞学明 
以打造文明熔炉为指向,融合不同领域学术内容的两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全校必修课程——"中华文明通论""西方文明通论"的建设,是中国政法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落实"有灵魂的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十年的探索中,中西文明通论形成了各自...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中华文明 西方文明 教学法 
溯源探赜 观水望云——读《世界佛教通史》
《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5期141-142,共2页俞学明 
从2006年设计选题,到2015年12月出版。历时9年,由20多位学者参与写作,最终形成14卷15册出版,其内容横跨世界,纵深2500多年。仅凭这些数据就可以知道,新近面世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佛教 世界 通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 学部委员 学术研究 研究员 
《法华经》与智顗的教育实践——以化他与自行的关系为核心
《宗教研究》2015年第2期40-53,共14页俞学明 
佛教教育,发端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其对教育目标和有效性的思考,则自佛陀菩提树下觉悟已经发生。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有关佛教教育可能性和有效性的争议时有呈现。以觉悟为目标的佛教教育,存在着'自行'和'化他'两个维度。'自...
关键词:《法华经》 佛教教育 
随缘更需悲智愿行
《佛教文化》2014年第5期9-9,共1页俞学明 
“随缘”成为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之一,是佛教智慧发致日常妙用的经典案例。在日常语境中,“随缘”是应对“求不得”的豁达和淡然,往往反映人们遭遇逆境、行事不顺时的超越: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且待来日。随缘与“有求必应”的菩萨信...
关键词:智慧 人生态度 经典案例 菩萨信仰 中国人 价值观 佛教 民众 
隋唐佛教“宗派问题”再辨——兼对隋唐佛教不存在宗派说的回应被引量:5
《浙江学刊》2013年第2期5-11,共7页俞学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唐佛教宗派冲突和会通的思想史意义"阶段性成果(06CZX015);2011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唐代儒佛关系研究"前期成果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以"宗派"为主要存在形式,这在学界一度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但关于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时间、宗派数量、特征以及各宗的形成问题一直异说纷呈,到20世纪末,甚至有学者质疑隋唐"宗派"的存在。这些讨论对中国佛教的研...
关键词:隋唐佛教 宗派 会通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研究被引量:4
《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12期8-11,共4页俞学明 
教育部教学科研课题"高校宗教学教育研究--以宗教在高校的传播途径考查为基础"(课题号:DFA1002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受到普遍关注。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需要各个方面以育人为核心,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全面、准确、理性的理解,在真实把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了解宗教知识和文化、宗教与...
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观 宗教(学)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