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林

作品数:99被引量:845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跨学科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文化中国哲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性量双智”到“大成智慧学”——中哲与科哲会通发展的典范
《理论观察》2023年第11期32-37,共6页刘仲林 王灿 
中国哲学大师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是以易统摄儒、释、道各家思想的论著,是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转化的新儒家学派之一。他在《新唯识论》中构建了新的本体论,提出了“性智”与“量智”的界说,其中“性智”为本体之智,“量智”是“性智”...
关键词:性智 量智 钱学森 熊十力 思维科学 创造 
生态技术创新价值困境的哲学反思
《学理论》2022年第12期49-52,共4页徐天戍 刘仲林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实践目标下利奥波德的土地共同体思想研究”(AHSKQ2020D186)。
生态技术创新成为目前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实践选择,其逻辑起点在于生态技术创新本身应然的生态价值。然而现实条件下受技术本体、技术主体、技术社会三重维度的影响,生态技术创新实践偏离应然的价值路径的情况时有发生,生态技术创新的...
关键词:生态技术 创新 价值困境 传统哲学 
朱熹与科学:一理开二门——理学对科学的双重意蕴被引量: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116-124,共9页刘仲林 周丽 
在"以生通仁、以仁统生"的理学路径下,朱熹通过共相贯通的努力,使得其理学思想在理不离气的本体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天理归仁的价值论上分别证成了"所以然之理"与"所当然之理"的共相,即"一理开二门"。朱熹"一理开二门"之理学思想分...
关键词:朱熹 理学  共相 科学 
新时代创新自觉的新进路——从创造教育谈起被引量:3
《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6期14-17,共4页刘成科 刘仲林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031);贵州孔学堂重大项目(kxtzd20150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新时代语境下,加强创新文化建设需要对创造教育的文化与哲学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通过分析我国"创新"的困境和现状,提出应该从中西文化会通、创造者境界提升以及创造理...
关键词:创新文化 创新自觉 创造教育 
牟宗三“道德创造心性论”探微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28-34,254,共7页周丽 刘仲林 
牟宗三的心性论是承宋明儒学陆王一派的心性本体论而来,他直接用"创造"讨论心性问题,并结合时代,创造性地提出心体、性体即是道德创造之体,把孔孟以降的心性本体论诠释和重构为道德创造心性论。牟宗三对心体性体的诠释仍未跳出儒家的道...
关键词:牟宗三 道德创造 心性论  
从《易传》论“天人合一”的儒家心性论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71-75,共5页周丽 刘仲林 
儒家心性论的研究发端于孔子,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分而继承儒学之发展,孟子继孔子之仁,并进一步提出即心言性的心性学说;而荀子则是顺承儒家礼仪之统,言天人相分的心性论,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形而上的心性理论。至《易传》,才有对儒家心性...
关键词:易传  心性论 生生 “天人合一”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科学变革与文化新生的逻辑关联被引量:2
《今传媒》2018年第2期164-165,共2页刘仲林 
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卫星以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命名,展现了古代哲学与现代科技两大领域术语的奇妙交叉组合.墨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古代科学家,量子通讯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似乎包含...
关键词:科学变革 中华文化 逻辑关联 古代哲学家 新生 实验卫星 古代科学家 现代科技 
科学变革与文化新生的逻辑关联——新时代文化建设反思被引量:1
《人民论坛》2018年第6期132-133,共2页刘仲林 
贵州孔学堂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kxtzd2015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卫星以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命名,展现了古代哲学与现代科技两大领域术语的奇妙交叉组合。墨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古代科学家,量子通讯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似乎包...
关键词:科学变革 文化建设 逻辑关联 古代哲学家 反思 新生 实验卫星 古代科学家 
一部有助人生“圣化”的力作——胡家祥《心灵第三层面探究》读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81-181,共1页刘仲林 
人类的生殖繁衍,一方面必须“邀食于地”;另一方面还当“邀乐于天”(《庄子.徐无鬼》).“邀食于地”就需认知物理世界之实然,掌握其构成法则和变化规律.“邀乐于天”则需追求精神世界之应然,BP追求生存的自由和完满.二者相辅相成,不...
关键词:心灵 力作 圣化 人生 物理世界 精神世界 变化规律 人文科学 
中西会通创造学:建设兼有两大文化基因的新文化被引量: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5,共5页刘仲林 
贵州孔学堂2015年研究基金项目(kxtzd201501)
中西文化会通,是在中西文化的交会点上,建设兼有两种文化基因的新文化。以"创之道"为交会点,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创造学会通,承启了两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照着讲"和"接着讲"。其中,创造学领域:在"照着讲"现代西方创造学的基础上,...
关键词:创造学 中国哲学 中西文化会通 新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