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谦

作品数:11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角色高等教育心理问题农村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青年探索》《科教文汇》《中国成人教育》《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杜威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影响被引量:7
《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15期72-74,共3页周海谦 
20世纪初叶以来,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后得以广泛传播,杜威的职业教育在思想、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杜威 实用主义 职业教育 平民主义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基于河南省许昌市的调研被引量:3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98-102,共5页陈利 邹海瑞 陈晓晴 周海谦 
随机选取190名许昌市城乡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和随机访谈,结果显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当老年人遇到问题时采取的应付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和自责,且存在着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高的老年人多采...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应付方式 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 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 
论教师心理角色功能的转变
《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6期92-94,共3页周海谦 
教师的心理角色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正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转变:从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向教学的设计者、信息搜集的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转变;从绝对的团体领导者向学生的伙伴、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帮助者和心理"治疗"者的转变;从教学...
关键词:心理角色 设计 反思 
群体事件中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策略被引量:3
《科教文汇》2011年第5期201-203,共3页周海谦 
心理危机干预是解决群体事件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群体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心理危机干预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实施步骤、心理危机干预中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的反思等角度论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策略及社会意义。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 评估 疏泄 
火车司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年第6期329-331,共3页周海谦 
目的探讨火车司机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郑州铁路局部分火车司机,按不同的出勤特点将其分为货运内燃、货运电力、客运电力和客运高速机车司机4个观察组,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
关键词: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被引量:1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年第8期105-106,共2页周海谦 
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反映为与升学和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与网络生活有关的心理问题、由恋爱问题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等四个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新特点,在观念上、组织上、方法上...
关键词:心理障碍 发展性心理辅导 团体咨询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训练对提高视敏度的影响被引量: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第9期1716-1718,共3页周海谦 
2005年度河南省高校教改项目(教高2006102-372)~~
目的:观察采用JGW-B1型心理实验台光点闪烁仪部分测定时间视敏度,并以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训练方法对健康志愿者空间和时间视敏度的影响。方法:①从许昌学院教育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的方法获得30余名志愿者。最终确...
关键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空间视敏度 时间视敏度 
来自城市与农村大学生精神卫生状况差异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青年探索》2004年第5期55-56,共2页周海谦 
本调查发现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精神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有明显的差异,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在心理卫生方面存在着更大的心理问题的隐患。这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精神卫生 农村 大学生 心理卫生 城市建设 生活环境 家庭经济 
空间视敏度与时间视敏度的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1
《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57-59,共3页周海谦 
采用随机选取和有针对性选取“散光”被试的方法 ,分别在两个实验组对个体的空间视敏度和时间视敏度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通常情况下 ,空间视敏度和时间视敏度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但“散光”
关键词:空间视敏度 时间视敏度 相关 
网络对个体心理角色形成的负性影响
《青年探索》2003年第6期41-42,共2页周海谦 
本文分析了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个体的心理角色在形成过程中,会遇到道德危机、多重人格、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等问题,网络对个体心理角色形成所构成的影响主要是一种不良的负性影响。
关键词:网络 心理角色 虚拟性 多重人格 负性影响 社会关系 青少年 道德危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