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蓉

作品数:9被引量: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复吸褐煤脱水莽草酸响应面法优化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农产品加工(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山东化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用模糊集合度量方法评价炼焦配煤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8
《山西科技》2014年第1期57-59,共3页李东 李慧蓉 母全祎 
介绍了煤岩配煤理论及煤岩学微观研究方法,讨论了将煤岩学微观研究应用于焦炭质量预测的原因,阐述了模糊集合度量方法。
关键词:模糊集合度量方法 煤岩配煤理论 煤岩学微观研究 焦炭质量预测 
年产3万t甲基叔丁基醚工艺模拟设计被引量:1
《山东化工》2014年第2期130-133,共4页苏倩 赵云发 李东 李慧蓉 
模拟进行"年产3万t甲基叔丁基醚工艺设计",包括产品的市场预测、工艺技术方案的确定、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来源的确定、环境保护方案的确定、投资估算以及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等内容。通过分析对比,最终确定混相床+散堆催化蒸馏合成甲...
关键词:甲基叔丁基醚 工艺设计 可行性研究 模拟 混相床+散堆催化蒸馏 
脱水褐煤的孔隙结构对复吸性能影响被引量:10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806-811,共6页武建军 李霞 周国莉 苗真勇 李慧蓉 李国宁 胡雪莲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214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4159)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对不同温度热空气(<180℃)脱水后褐煤的孔结构进行表征,得到吸附/脱附等温线,依据NLDFT理论得出孔结构参数,并应用FHH模型计算分形维数.通过实验考察脱水褐煤的复吸率(MRV),分析了孔结构变化对复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脱...
关键词:脱水褐煤 孔结构 复吸率 分形维数 
脱水褐煤复吸特性及孔结构对复吸影响研究被引量:10
《煤炭工程》2012年第12期102-104,共3页武建军 李慧蓉 周国莉 商玉坤 蔡志丹 王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415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214902)
对蒙东白音华褐煤进行不同温度热空气干燥后,考察了不同温度脱水褐煤的复吸情况,利用低温氮吸附法测定脱水褐煤的孔结构性质变化对脱水褐煤复吸的影响,并对复吸曲线进行NFLS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脱水温度的升高,相同复吸条件下脱水褐煤...
关键词:脱水褐煤 复吸 孔结构 ExpAssoc模型 
神东矿区煤泥高温快速干燥特性研究
《矿山机械》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商玉坤 武建军 王伟 蔡志丹 李慧蓉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7AA05Z339)
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技术对神东矿区的煤泥进行了试验。考察了温度(380℃、400℃、420℃、440℃)和时间(5s、10s、15s、20s)对煤泥(保德、大柳塔、石圪台、布尔台煤泥)含水率的影响,并通过与普通低温(100℃左右)干燥技术的对比,分析了高温(...
关键词:煤泥 高温 干燥 红外光谱 
粉煤与固体热载体垂直振动混合的冷态研究被引量:1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第1期122-124,共3页童贵 武建军 李慧蓉 
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原煤入选量的增加,导致粉煤的数量增长较快,粉煤低温干馏制取半焦是粉煤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改变振动频率、振动床振幅、物料的初始堆体积比这三个因素进行粉煤与氧化铝球的冷态振动混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关键词:频率 振幅 混合 粉煤 
膜分离技术回收大豆乳清废水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23期10873-10874,共2页李慧蓉 王利强 吕小妹 
介绍了膜技术在大豆乳清活性成分回收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活性成分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
关键词:大豆乳清 活性成分 膜污染 
玉米综合深加工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农产品加工(下)》2009年第8期51-53,57,共4页吕小妹 王利强 李慧蓉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深加工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玉米淀粉和蛋白粉的深加工产品(包括变性淀粉、淀粉糖、淀粉发酵物玉黄色素、醇溶蛋白、活性肽)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现状,同时指出了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玉米深加工 淀粉 蛋白粉 综合利用 
响应面法优化莽草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被引量:14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B11期14-17,共4页姚菁华 肖雷 李慧蓉 吕小妹 
国家"973"计划(2007CB210205);徐州市社会发展基金(xj08086);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080603)
为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mL/g)为自变量,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莽草酸提取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
关键词:莽草酸 八角茴香 微波提取 响应面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