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山

作品数:18被引量:13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派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宗教心理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探新》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身体与社会:认知研究范式的双重建构被引量:1
《心理学探新》2015年第1期8-13,共6页石文山 
当代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式正在发生一场面向"生活世界"的转型。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典型的研究方案,它们分别指涉人类认知的两个层面:(1)具身认知论者主张将认知奠基于"身体及其活动"的基础上,强调认知是身体的塑造;(2)社会建构论...
关键词:具身认知 社会建构 研究范式 生活世界 
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去宗教性”倾向
《宗教心理学》201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石文山 
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性”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无序、纷乱、零星和...
关键词:宗教心理学 宗教性 去宗教性 
佛教般若思想的心理治疗意蕴被引量:3
《心理学探新》2013年第3期200-204,共5页石文山 
江苏省教育厅课题(06SJDXLX001)
般若为梵语"智慧"的音译,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它通过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破解,引领众生了悟世间诸法实相,以此成就自在无碍的生命。文章将般若智慧引入现代心理治疗领域中,从其治疗的病理学依据、目标取向和基本方法等三方面探...
关键词:佛教 般若 心理治疗 认知领悟 
美国正念禅修的心理学化实证研究被引量:6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46-151,共6页石文山 
江苏省教育厅课题"中国传统心性思想与现代心理咨询"(项目编号:06SJDXLX001)
在美国禅宗的本土化过程中,"心理学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近三十年来,随着正念禅修技术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各种正念疗法被不断地开发出来,其确然的积极疗效引发了临床心理学家与实验心理学家的关注,出现了大量关于正念禅...
关键词:正念禅修 正念疗法 实证研究 第一人称视角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虚拟性及其应对被引量:4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第4期32-37,共6页石文山 
江苏省教育厅课题"中国传统心性思想与现代心理咨询"(06SJDXLX001)
网络虚拟性与心理咨询成效的现实指向性构成网络心理咨询的基本矛盾;它具体反映在网络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网络心理咨询方式的建构以及网络心理咨询技术的采择等诸多方面,成为网络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校网络心理咨询...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虚拟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兼议地方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被引量:3
《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95-97,共3页石文山 
以多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从课程定位、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等方面,具体探讨了目前地方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强调地方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从整体专业课程体系出发,设置具体学科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目标;...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 
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去宗教性”倾向被引量:4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36-140,共5页石文山 
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性"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无序、纷乱、零星和琐碎。...
关键词:宗教心理学 宗教性 去宗教性 
具身认知:佛学的视角被引量:7
《心理学探新》2010年第5期15-19,共5页石文山 叶浩生 
江苏省教育厅课题(06SJDXLX001)
作为现代认知科学的新兴研究范式,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对于身体是什么以及身体如何影响认知等问题,有关各方的研究者却都未能给予很好的说明。佛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藉由禅修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基于...
关键词:具身认知 “蕴积”身体观 “缘起”认知观 佛教 
实践标准:活动理论的心理健康评估观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38-42,共5页石文山 
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标准并不是对心理结构的静态的描述性说明。心理健康标准的评估问题,应当从人类实践活动过程所形成的功能性关系之中去寻找;要依据一定历史条件下个体生命活动的具体形式来考察,...
关键词:心理健康评估 活动理论 实践标准 
责任意识及其培养: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来看被引量:12
《心理学探新》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石文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2007重点课题(BEA070007)
文章从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认为责任意识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是构成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维度;强调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主题,它具体包括责任行为、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培养三个方面。
关键词: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培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