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劲松

作品数:33被引量: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科学主义动物保护放生科学实践哲学哲学视野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动态》《合成生物学》《科普研究》《中国周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法律治理议题
《合成生物学》2025年第1期177-189,共13页焦洪涛 齐蒙 邵滨 蒋劲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90240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9YJA820022);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创新重大及交叉项目(2020WKZDJC020)。
DNA数据存储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关键分支领域,以其存储密度高、存储时期长、稳定、安全等特点,有望成为当下数据爆炸式增长导致存储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行法律体系带来冲击,探讨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法律治...
关键词:DNA数据存储技术 合成生物学 信息安全 法律治理 科技伦理治理 
素食名片:荤餐馆素食神器
《中国食品工业》2019年第1期62-63,共2页蒋劲松 
说来话长,我是一枚素食者。至于什么缘由,这个故事以后再谈。在中国大陆,您知道的,吃素的人很少,素餐馆很少,常常要去普通餐馆吃饭。而一般餐馆包括酒店餐厅的厨师和服务员,又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素食。在告诉他们我是素食者之后,他们还是...
关键词:素食 餐馆 名片 中国大陆 服务员 厨师 
素食与动物保护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蒋劲松 
素食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护生慈悲、健康养生、惜福、自然环保、高雅脱俗、清净无染。素食是彻底的动物保护,从某种角度上说,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比健康更利于素食的推广。应该建立素食与动物保护的战略联盟。
关键词:素食 动物保护 佛教 动物伦理学 环境保护 
传统放生的现代转型——奉斋放生
《中国周刊》2017年第7期26-27,共2页蒋劲松 
慈悲放生是汉传佛教的特色,作为大乘菩萨行,有明确的经典依据,却在中国得到了特别的发扬光大,可称得上是佛教中国化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它是汉传佛教优良传统,显现中国佛子具有大乘根器,与其他地区相比,在救度众生方面,大乘佛教慈悲度生...
关键词:佛教徒 大乘佛教 汉传佛教 印光大师 东林寺 现代转型 
野生动物保护与中医药发展被引量:1
《中国周刊》2016年第11期24-25,共2页蒋劲松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对于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既是新文化的建设,又是传统文化的复归。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受近代工业文明贪求物质财富,视自然为无物的观念影响,忘掉了祖先的智慧,扭曲了本有的传统,才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 野生动物 动物保护 
动物伦理学视野中的畜牧业被引量:4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45-48,共4页蒋劲松 
从动物伦理学的发展潮流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正在从把动物作为资源来利用,向把动物作为感知痛苦的生命来保护,甚至把动物当作与人类平等的生命来保护转变。以提供大量肉食为市场目标,追求数量增长型的现代畜牧业,在日益高涨的健康意识...
关键词:人类 动物 动物伦理学 现代畜牧业 动物福利 产业升级 
因素食而诞生的动物伦理学名著
《绿叶》2014年第10期78-84,共7页蒋劲松 
彼得·辛格和汤姆·雷根都是素食者,他们从关注素食问题开始,走上了动物伦理学的研究道路,创立了关于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的学说。作为动物伦理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二者的研究进路有很大不同,辛格是效用主义者,雷根是权利论者,但他...
关键词:动物权利 伦理学 素食 名著 动物保护 动物解放 效用主义 权利论 
如实理性看“放生”被引量:1
《法音》2014年第8期11-16,共6页蒋劲松 
一、目前佛教放生实践中存在的弊端放生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功德,中国佛教历代祖师大力弘扬,今天成为了佛教徒参与面最广的佛事活动之一。然而,今天一些佛教徒由于对佛法理解有所偏颇,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在放生实践中考虑不周,往往事与愿...
关键词:放生 理性 大乘佛教 外来物种 生态平衡 中国佛教 佛事活动 科学知识 
动保力量整合的可贵尝试
《绿叶》2014年第2期45-48,共4页蒋劲松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对动物的态度是人对自然态度的一个缩影。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强化,我们不仅需要整合各界动物保护力量,更需要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以及我们...
关键词:整合 力量 人与自然的关系 动物保护 自然态度 环保意识 保护动物 是非 
审美的眼 怜悯的心
《人与生物圈》2012年第5期49-49,共1页蒋劲松 
面向公众宣传教育需要考虑受众的兴趣。大熊猫的保护,和它呈现的很可爱的形象关系很大.人们不由得产生一种怜惜的情感.想要去保护它。反观扬子鳄.如果对它难以拍出那样可爱的图片.写不出那样煽情的文章.那就没什么影响。毕竟,人...
关键词:审美 宣传教育 人类演化 大熊猫 扬子鳄 保护 情感 动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