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锡俊

作品数:17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东文化大更多>>
发文主题:蒋介石日苏关系外交国民政府抗日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近代史研究》《历史教学问题》《史学月刊》《抗日战争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苏缔约后国民政府路径分歧的发展与终结(1937.8—1938.1)被引量:1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3期4-29,M0003,共27页鹿锡俊 
1937年8月中苏缔约后,国民政府基于错误的推演,寄希望于以苏联参战实现军事胜日的“苏联路径”。两个月后,随着推演的落空,很多人转向以“倚德议和”为目的的“德国路径”。11月初的第一次德国调停与国民政府高层“反共”执念的复炽相...
关键词:国民政府 苏联 日本 德国 抗日战争 
从日德防共协定到中苏绝对密件的多边博奔及影响(1936.11-1937.8)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2年第7期93-116,共24页鹿锡俊 
苏联在日德签订防共协定后,既进一步积极推动中国抗日,又为避免自身参战而拒绝谈判中苏互助条约。西安事变后,日本为拉拢国民政府,接受其以“共同防共”为名义的联日反苏,做出对华“温和”姿态,但因死守侵华果实而很快重返旧路。国民政...
关键词:抗日战争 防共协定 共产国际 中日苏关系 
从日德防共协定到中苏绝对密件的多边博弈及影响(1936.11-1937.8)被引量:1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1期14-38,M0003,共26页鹿锡俊 
苏联在日德签订防共协定后,既进一步积极推动中国抗日,又为避免自身参战而拒绝谈判中苏互助条约。西安事变后,日本为拉拢国民政府,接受其以“共同防共”为名义的联日反苏,做出对华“温和”姿态,但因死守侵华果实而很快重返旧路。国民政...
关键词:抗日战争 防共协定 共产国际 中日苏关系 
日本全面侵华前夕对华态度新探被引量:2
《历史研究》2020年第6期93-117,M0005,M0006,共27页鹿锡俊 
1936年8月后,日本先后推出《国策基准》《帝国外交方针》和《对华实行策》《第二次处理华北纲要》,构成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政策基础。中国绥远抗战的胜利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鼓舞了民众情绪,凝聚了民族情感,中国的合作御侮局面步...
关键词:日本 佐藤外交 全面侵华 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 
蒋介石的对苏纠结与抗日决断(1936-1937)被引量:7
《抗日战争研究》2015年第3期4-19,159,共16页鹿锡俊 
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基金项目‘日中戦争の虚像と実像:蒋介石う要人逹の日記の多角的且つ通時的相互検証による新探索'(基盤研究C:15K0329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对1936—1937年间的蒋介石而言,如何综合处理对日对苏关系及其中"抗日"与"防共"这一组复合性的课题,是一个两难抉择。基于"倭患急,俄患缓;俄患大,倭患小"的根本认识,他在这一阶段总体上仍以促使日苏两大强邻相互牵制为目标,故一边为合...
关键词:蒋介石 抗日 防共 联苏 中日苏关系 
蒋介石对苏德战争的预测及因应--蒋介石抗日外交个案研究之四被引量:3
《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1期6-20,共15页鹿锡俊 
在局限于苏德双边关系时,蒋介石的判断相当具有远见。其对苏德必战的早期预测,既使中国避免了在结盟问题上作出错误选择,又引导国民政府克服了在《曰苏中立条约》后一度出现的动摇,还通过中国共产党为苏联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但是,在论...
关键词:蒋介石 苏德战争 日苏中立条约 抗日 外交 
蒋介石对日德意三国同盟的反应被引量:4
《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3期4-26,160,共23页鹿锡俊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对结盟问题的理论推断,以"英法苏合作"和"民主国阵营获胜"为前提。由于1939年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和1940年春英法在欧战中的溃败,这两个前提一时消失,并带来众多变数,致使蒋介石在对外政策上陷入观望和动摇。1...
关键词:蒋介石 中日战争 欧战 日德意三国同盟 多边外交 
蒋介石与战后国共相争中的日本人角色被引量:3
《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第1期6-19,共14页鹿锡俊 
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大陆政权更替,蒋介石和国民党是如何处理包括战俘与侨民在内的滞华日本人的?本文依据《蒋介石日记》与相关原始档案,论述了对这一问题所含若干侧面的考察结果。其中,第一节"胜利之初蒋介石对日本战俘的处...
关键词:蒋介石 战后处理 国共关系 日本 留用 
蒋介石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反应被引量:8
《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3期90-103,共14页鹿锡俊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成立前夕,蒋介石的国际关系观含有多重成分,其消极的一面特别表现在他的"日苏必战情结"之中。在此背景下,蒋误判了苏联的缔约动机,并在欧战爆发之初主张对德宣战。其后,苏、英、法、日等国的对华态度,和国民政府内...
关键词:蒋介石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抗日 外交 
蒋介石与1935年中日苏关系的转折被引量:13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4-27,共24页鹿锡俊 
1935年初国民政府的对日对苏政策具有多重性质。对处于复杂的互动作用中的中日苏三角关系及蒋介石的战略作出片面的理解,是日本发动华北事变的重大原因。蒋介石在对事变的因应中曾从正反两个方面运用苏联因素,并尝试以"共同防苏"换取日...
关键词:蒋介石 中日苏关系 华北事变 防苏 联苏 抗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