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坚

作品数:43被引量:9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媒介文化媒介新闻报道地域文化新闻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战线》《文艺争鸣》《视听》《写作》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3期265-269,共5页高源 刘坚 
数字化元素进入艺术活动,是影像艺术在数字媒介技术环境下的自主选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影像艺术的创作在多个方面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以数字影像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变及艺术实践为切入点,从创作的主体、文本...
关键词:数字影像艺术 创作 多元化 创作主体 文本 媒介 传播 
《雷雨》影视改编审美文化内涵流变及传媒生态环境分析
《华夏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110-117,共8页张舒 刘坚 
曹禺的话剧《雷雨》曾被多名导演在不同时期进行影视改编,导演的影视文化观念与影视生态环境直接决定着影视作品的审美文化内涵。1938年方沛霖导演媚俗审美的改编,1984年孙道临导演精英立场的改编,1996年李少红导演世俗审美的改编,2006...
关键词:影视改编 传媒生态环境 《雷雨》 文化 
数字影像艺术的交互审美分析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21年第10期187-192,共6页高源 刘坚 
技术的进步总是与艺术创新如影随形,纵观艺术的发展史,新的艺术形式经历了由平面到立体、由现实到虚拟、由单向到交互的发展过程。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如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游...
关键词:数字电视 数字电影 网络游戏 艺术创新 发展史 
“一带一路”沿线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呈现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8年第3期193-197,共5页彭程 刘坚 
"一带一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政府提出的集历史优势和区域特点于一体、事关中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带,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之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关键词:女性形象 国家文化软实力 电影 题材 沿线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政府 区域特点 
媒介文化语境下的文学世俗化审美价值构建被引量: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197-202,共6页刘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751042)
20世纪后期以来文学领域的世俗化审美进程,在两条线索上并行展开:一个是精英文学的平民化转向;另一个是通俗文学的大众化演变。媒介文化将大众审美精神注入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审美实践中,生成了文学世俗化审美的价值和观念体系。在历...
关键词:世俗化 文学价值 文学本质 媒介环境 世俗化审美 
媒介文化语境下的文学人文性审美价值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7期266-270,共5页刘坚 李函擎 
人文精神与文学的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理论热点。文学人文性是人文精神融入文学活动后,通过文学作品和文学的现实关系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属性。不能简单地用人文精神的一般内容解释和评价文学的人文性及其审美价值;也不能将文学人...
关键词:媒介文化 文学 人文性 审美价值 文化实践 
现代媒介艺术理论的文学审美性诠释
《华夏文化论坛》2017年第1期257-262,共6页刘坚 张舒 
媒介艺术理论在现代传媒的艺术范畴和艺术关系中,强调文学审美性的特殊地位,从本体因素和支配因素方面阐释现代媒介的文学性,以确认现代媒介文化的审美精神和审美品性。媒介艺术理论以两个形态范畴的阐释为核心,构建了现代媒介艺术的文...
关键词:媒介艺术 文学性 审美关系 
社会性别:媒介性别形象传播的一个分析范式被引量:1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94-97,共4页刘坚 彭程 
运用社会性别研究范式与视角,可以对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阐释,对媒介拟态环境的性别文化建构给予剖析,并能从"说与被说""看与被看""演与被演"三个方面对传播中的性别话语、性别权利和女性形象的拟态环境进行评析,对媒介传播...
关键词:媒介传播 社会性别 研究范式 
跨文化传播下的性别角色再现——以中美电视剧为例被引量:3
《视听》2017年第1期48-49,共2页彭程 刘坚 
美剧在中国的流行是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表现,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思想和传播学思想,对美剧中的女性形象和国产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和分析,力图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普世性和差异性,呈现出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存现...
关键词:性别角色 跨文化传播 美剧 
媒介文化理论的意义符号阐释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3期176-181,共6页刘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51042);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485号〕)
文化研究理论的媒介文化分析,将研究重心放在大众媒介的文本生产和文本传播活动中,通过媒介符号的意义生产和受众符号的意义消费,揭示媒介文化的意识形态符号化过程。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媒介文化理论对大众媒介文化意义的阐释,围绕媒介...
关键词:媒介文化理论 意义符号 文化研究 符号学 后现代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