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

作品数:11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乐活族消费者教育健康营销策略感知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商场现代化》《经济研究导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现代企业》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教育目的的异化及矫正被引量:1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年第9期9-11,共3页樊哲银 林艳 
高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其他能力,但现实却是将学生培养成了为获得分数而学的应试者。大学中为分数而学,其表现形式与中小学有差别,主要表现为看重60分和追求高分。高校教育目的的异化,其危害是降...
关键词:教育目的 高等院校 唯分数论 
五问“破坏性”领导
《金融言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62-64,共3页林艳 
毫无疑问,领导力是企业管理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但长久以来,人们的关注重点都是“好”领导应该怎样,鲜有讨论“坏”领导是怎样。直到2006年小说和同名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广泛流行,2007年国际知名管理学杂志“领导季刊(T...
关键词:领导力 破坏性 2007年 管理领域 负面行为 “好” 管理学 企业 
创业教育究竟应该教什么——基于行动学习模式视野的分析被引量:1
《金融言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60-62,共3页林艳 
创业教育在商学院教学中方兴未艾,而利用行动学习模式开展创业教育也开始受到关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林艳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行动学习的视角畅谈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 学习模式 哈佛大学商学院 ABOUT 企业管理 90年代 组织合作 国际劳工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认知差距模型的顾客教育研究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64-69,共6页林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比较研究"(10BGL051)
在消费过程中,由于顾客相关信息的欠缺和消费理性的不完全,顾客对企业提供价值的感知会存在四种"价值认知差距",即企业价值主张与顾客价值期望之间的差距、企业传递的价值与顾客感知的过程价值之间的差距、企业提供价值与顾客感知的结...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 价值认知差距 顾客教育 
企业实施消费者教育的决策模型与启示
《现代企业》2012年第5期60-61,共2页林艳 
在消费过程中,买卖双方具有的信息和理性程度的不对称性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经常会遇到商品市场显性或隐性的欺诈问题,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因此,向消费者传授必要的知识有助于人们在购买决策中作出理性选择,这就要...
关键词:消费者教育 企业投入 决策模型 购买决策 理性选择 消费者权益 消费过程 买卖双方 
如何赚“乐活族”的钱
《企业管理》2011年第3期19-20,共2页梁勇 林艳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潮流,乐活之风源自美国,由于提倡"低碳、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乐活理念深受各国媒体、商家和民众的欢迎,乐活族成为一个备受推崇的身份标签。随着乐活族版图的快速增长,庞大的乐活市场也浮出水面...
关键词:乐活族 可持续发展 文化潮流 生活方式 投资者 诱惑力 低碳 商家 
基于消费者需求与信息搜寻的消费者教育模型研究被引量:1
《商业时代》2011年第1期16-18,共3页林艳 
本文结合消费者需求特点和信息搜寻两个维度,指出产品市场可分为易识实用产品市场、难识实用产品市场、易识享乐产品市场、难识享乐产品市场和未被考虑产品市场。企业应根据各类市场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消费者教育策略。
关键词:消费者需求 信息搜寻 消费者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的运用被引量:1
《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期263-264,共2页梁勇 林艳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一定条件,应从资源基础观的视野出发,结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单位的资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能否实施案例教学的判断。《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但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适宜性 角色扮演 
“乐活族”消费问题探讨被引量:5
《消费经济》2010年第6期38-40,24,共4页梁勇 林艳 
"乐活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乐活族"具有鲜明的价值观体系和消费行为特征,提倡"自然、环保、可持续、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在最近十年,"乐活族"成为一种生活潮流,各种"乐活"产品受到追捧。中国"乐活"市场起步较晚,但成长潜力巨大...
关键词:“乐活族” “乐活”产品 健康 可持续 营销策略 
从曾国藩纳谏看银行家素质——浅析“银行高管”素质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63-65,共3页林艳 
楔子:曾国藩每办一件差事,并不预设立场,而是将事由详告办事官员,命其各自提出意见,然后自己从中择其最善者而用之。让人称道的是事后他还会遍告大家,某某某的办法不错。若大家提出的意见都不合适,曾国藩才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如果最终...
关键词:银行家 曾国藩 素质 不确定性条件 银行产品 超额利润 意见 国有商业银行 决策能力 竞争优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