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晨

作品数:8被引量:5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乳腺癌化瘀解毒法西黄丸乳腺癌癌前病变血管新生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解剖学报》《中医教育》《辽宁中医杂志》《中医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中医学报》2017年第8期1391-1393,共3页武瑞仙 梁晨 裴晓华 周秉霞 李娟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开放课题(2013-ZDXKKF-48)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6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辨证分型,术后收集免疫组化结果,探索证型与生物学指标是否相关。结果:364例患者中,肝郁痰凝证198例,占54.4%,冲任失调证150例,占41.2%,正虚毒炽证16...
关键词:乳腺癌 肿瘤 中医证型 生物学指标 
中医外科“肌肤”考释与辨证施治被引量:3
《中医学报》2016年第7期981-984,共4页武瑞仙 梁晨 王春晖 裴晓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LSB006);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奖励基金课题(2015-XAJLJJ-018)
察"肌肤"在中医外科的诊治中必不可少。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在中医外科的诊疗中同样至关重要,历代中医古籍中通过辨肿痛、辨脓、辨痒等体表肌肤情况,来判断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正确指导施治。尤其在明清时期中医外科三大学术流派"正宗...
关键词:中医外科 “肌肤” 辨证施治 
中医古籍中祛腐生肌方剂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第6期1146-1149,共4页武瑞仙 梁晨 王春晖 裴晓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奖励基金课题(2015-XAJLJJ-018);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LSB006)
目的:分析古代医籍中祛腐生肌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对晋朝至民国初期的51部方书和外科专著中的祛腐生肌方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通过信息规范化处理,共筛选出合格方剂604首,涉及...
关键词:中医古籍 祛腐生肌 用药规律 
留学生班中医外科教学中的Jigsaw教学尝试被引量:3
《中医教育》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樊英怡 裴晓华 鲍身涛 闫英 邓卫芳 梁晨 李倩 王春晖 崔梦迪 赵乐 孙艳丽 梁雨时 
20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No.XJY12012)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临床学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医外科的积极性,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教研室将Jigsaw教学模式引入留学生班中医外科学教学实践。Jigsaw教学模式作为合作学习法的形式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方...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 JIGSAW 教学模式 评价 
中医药干预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与血管新生的研究思路与进展被引量:8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第8期856-860,共5页樊英怡 李倩 梁晨 裴晓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758);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资助项目(No.2011JYBZZXS-01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好发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在欧美国家,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30%。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一些大中城市(上海、北京等...
关键词:中医药 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血管新生 
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的治疗被引量:1
《解剖学报》2013年第3期437-440,共4页赵乐 梁晨 李倩 裴晓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758)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效果均欠佳,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几年研究发现,三阴性...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微球体 
裴晓华教授治疗三阴乳腺癌经验举隅被引量:5
《中医学报》2013年第6期790-791,共2页梁晨 
201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项目(编号:2011JYBZZXS-016)
目的:总结裴晓华教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探讨,总结裴晓华教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经验。结果:强调肝、脾、肾三脏在三阴乳腺癌不同时期的调治,在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基础上,临床上应注意病证结合,...
关键词:裴晓华 三阴乳腺癌 肝肾阴虚 脾肾两虚 调理脾胃 
乳腺癌癌前病变“毒瘀互结”模型大鼠生物表征变化及化瘀解毒法的调控被引量:15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第5期1508-1512,共5页邓卫芳 裴晓华 金华 李倩 梁晨 赵乐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102093)~~
目的: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毒瘀互结"病证结合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并观察化瘀解毒法对该模型大鼠的调控作用。方法:SPF级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0只、对照组10只,给予二甲基苯蒽(DMBA)灌胃;模型组10只、西黄丸组10只,均给予D...
关键词:西黄丸 乳腺癌癌前病变 毒瘀互结模型 病证结合造模法 模型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